今年以來,桃源縣財政局突出“四化”,真抓實干,積極“刷新”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模式。
一、鄉鎮預算管理突出標準化。全面貫徹《預算法》以及《湖南省鄉鎮財政管理條例》精神,按照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要求,將鄉鎮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納入預算,強化全口徑預算管理,預算草案在鄉鎮人大會議召開前分送代表。堅持鄉鎮預算管理權、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資金審批權、債權債務關系“五權”不變和核算統一、賬戶統設、工資統發、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五統”管理,推行預算支出定額標準化、編制要求標準化、編制格式標準化、預算執行標準化,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全面提升鄉鎮財政管理水平。
二、預算編制程序突出規范化。為推進預算編制的規范化、精細化管理,不斷加強財政干部培訓力度,特別是新錄用公務員的培訓力度,提升財政干部的業務水平。鄉鎮財政預算編制采取“兩上兩下”程序編制。“一上一下”即鄉鎮財政所按照鄉鎮財政預算編制的要求,制定鄉鎮財政預算方案,布置預算編制工作,收集、審核、匯總所屬行政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上報的財政預算草表和其他相關資料,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后報縣級財政部門初審??h級財政部門根據年初預算控制指標和有關文件規定,對鄉鎮上報的預算方案進行初審,征求鄉鎮政府意見后下達給鄉鎮,鄉鎮財政所將初審數據下達給單位。“二上二下”即鄉鎮財政所根據縣級財政部門的初審意見,指導所屬各行政事業單位與村(居)民委員會對財政預算進行修改,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后報縣級財政部門復審。村(居)民委員會的年度預算需由村(居)民大會或村(居)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復審意見修改年度預算后提交鄉鎮人大會審定通過形成正式預算,并將正式預算上報縣級財政部門備案,批復給所屬部門執行。同時,制定了《鄉鎮財政收支預算表》,規范預算編制文本。
三、預算編制內容突出科學化。在編制鄉鎮預算時,該縣采取“統收統支、定額包干”管理模式,結合鄉鎮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年度預算。一是科學測算收入規模,鄉鎮年度收入綜合預算由縣級財政撥入經費、非稅收入、上級部門撥款和其他收入四部分組成??h級財政撥入經費方面,由縣級財政將指導數提前告知鄉鎮財政,提高鄉鎮財政預算的完整性。非稅收入、上級部門撥款和其他收入包含諸多不確定因素,各鄉鎮也依據往年數據、本鄉鎮實際情況等綜合因素分析,科學預測收入規模。二是科學制定支出預算。鄉鎮財政預算支出由基本支出、專項支出、政府采購三類組成。在編制支出預算時,實行定員定額管理的基本支出預算,據定額標準、編制、人員情況測算編報,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嚴格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順序和要求安排支出預算,嚴格控制不合理支出。
四、預算監督手段突出長效化。不斷加強以制度建設為重點的財政財務管理基礎工作和以鄉鎮財政所建設為重點的基層建設,為完善財政監管提供根本保障。同時,不斷優化監督手段,突出預算監督的常態性、有效性。一是完善內部監督。對于鄉鎮基本支出,鄉鎮財政按照預算,嚴格財務核算。對于鄉鎮區域內實施且由鄉鎮管理的項目資金,鄉鎮財政機構全過程參與監管;對于鄉鎮區域內實施但由上級管理的項目資金,鄉鎮財政協助監管。二是完善人大監督,為增強預算約束力,保障鄉鎮人大會對預算審查、批準和監督的權利,在鄉鎮人大會議召開前,將預算草案分送代表,以保證代表有足夠的審查時間,鄉鎮人大會批準的預算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三是優化外部監督。強化公開公示制度,提高群眾的參與權、監督權。鄉鎮財政預算公開采用政府政務公示欄公開,要求在鄉鎮人大會批復后及時公開“財政收支預算總表”“ 財政收入預算明細表”“ 財政支出預算明細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