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堅持創新發展,深化財稅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把財稅體制改革擺在當前財政工作的核心位置,以完善全口徑預算、推進“營改增”、探索建立債務預算管理與風險防控機制等為重點,建立規范、公開、透明、高效的現代財政制度。創新公共財政投入方式,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興辦社會事業,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豐富公共服務供給的層次。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深刻認識財政短板,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面對當前收入增長乏力、收支矛盾突出、財源后勁不足等問題,不斷改進財政調控手段,進一步健全財政宏觀調控機制,在合理把握政策實施力度和節奏的同時,更加注重產業結構調整,更加注重實體經濟扶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城鄉統籌發展。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有效整合財政資金,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落實環境保護政策和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轉變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方式,加大對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等領域的財政支持力度,把保護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作為財政工作的任務目標來謀劃、來考量、來落實,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共進。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積極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用好與其相配套的財稅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推進旅游業與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中,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和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努力保障我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助力實現全面小康。牢固樹立抓全面小康建設就必須抓扶貧攻堅,抓扶貧攻堅就是抓全面小康建設的工作意識,深入實施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找準財政工作的著力點,通過進一步完善扶貧、涉農資金籌措、整合、監管機制,實現新增財力向扶貧開發重點領域傾斜,確保有限財力對扶貧開發“精準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