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新余市財政以點帶面、逐步推開,積極穩妥推進以預算績效目標管理為龍頭、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為抓手、績效評價結果運用為導向的管理模式,實現科學理財。截至9月,已累計開展重點績效評價項目16個,評價資金規模達1.8億元。
一、目標管理抓常態。2014年起,每年組織部門對50萬元以上的項目支出編制績效目標,并組織專門人員對績效目標進行審核。為提高績效目標管理質量,2016年部門預算選取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以及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專項資金進行預算績效目標審核工作,涉及專項資金金額4.7億元,占2016年專項資金的53.53%。把一些無績效或績效較低的項目鑒別出來,調整資金使用方向,提高預算安排的科學性。
二、績效監控抓合力。市財政會同市人大財金委、市審計,邀請人大代表對8個部門的專項資金績效管理情況進行監督巡查,巡查涉及資金2.09億元,通過充分借助人大、紀檢監察、審計、社會中介等各方力量,合力推動績效管理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三、重點評價抓龍頭。針對市民關注的重點項目和重大民生項目,2015年起分別聘請第三方機構獨立對城鄉公交補貼、“菜籃子”獎補專項資金等16項專項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為實現績效目標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及效果等內容進行重點績效評價,評價金額1.8億元,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提高了績效評價結果的公信力。
四、評價結果抓運用。一是將有關專項評價報告及時上報市委市政府作為決策參考,二是將有關專項評價結果在的市人民代表大會上通報。三是對績效不明顯、項目沒有實施或資金結余較多的專項資金以及政策已經到期的專項,進行整合,重新分配,調整資金使用方向,涉及資金72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