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是專員辦加強預算監管的重要職責。目前,全國專員辦都在摸索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的模式、方法。貴州專員辦不等不靠、勇于擔當、敢于挑戰,通過深化學習、構建機制、督察調研等舉措,積極探索地方債務監管模式,不斷提高監管質效。
一、深化學習固基礎
一方面,強化政策學習。一是積極參加財政部組織的預算監管培訓和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專題培訓,參訓人員經過消化吸收后對全辦同志進行再培訓。二是相關處室全體人員系統學習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相關文件,深刻領會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要求,準確把握政策實質。三是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學習研討,對重要條款逐字逐句加以解剖分析,充分交流討論。不斷增強知識儲備和業務素養,為有效開展債務監管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分析案例學習。通過及時梳理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典型案例,加以總結和分析,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進行情景帶入式學習。通過“發現問題-解剖問題-情景帶入式分析-提高債務知識認識水平”的學習方法,增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發展、演變和趨勢的理解能力,深化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認識。
二、部門聯動建機制
《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出臺后,貴州專員辦積極和貴州省財政廳溝通協商,共同制定了《貴州省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實施辦法(暫行)》,初步構建貴州省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機制,同時搭建與地方財政部門的溝通平臺。
一是建立與貴州省財政廳的橫向聯絡制度。辦領導和廳領導定期交流貴州省債務管理情況,作出下一步監管任務安排;業務處室之間形成無縫對接,定期互相通報監管情況,隨時共享動態信息,共同研究監管措施,形成有效監管合力。
二是建立與市縣財政部門的縱向聯系機制。及時傳達財政部文件要求和精神,做好答疑釋惑工作,基層財政也及時反饋政策執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形成有效良性互動。
三、督察調研求實效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督察工作采取非現場分析和實地督察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數據分析利用、動態監控地方債務風險變化。一方面,加強對地方債務數據的篩查分析,針對存在的異常情況,通過電話詢問、書面報告等方式實施重點監控。另一方面,基于債務系統數據分析結果和當地實際情況,對存在疑點的地區進行實地督察,進一步了解地方債券的發行、使用和償還情況,確保監管有的放矢、債務風險可控。
二是堅持求真務實。督察工作本著高效、廉潔的原則,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一方面,與被督察單位面對面交流,認真聽取地方財政債務管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如實做好記錄,回應對方關切。另一方面,通過翻閱憑證資料和債務管理檔案,了解債務資金投向是否符合規定、債務資金收支是否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等情況,對存在疑點的數據追本溯源,糾正錯誤理解和做法,對存在風險隱患的地區予以警示,做實做好服務引導工作,確保督察實效。
三是堅持深入一線。發揮貼近一線的優勢,秉承監管、服務、調研“三位一體”的思路,深入基層財政部門、融資平臺公司,全面掌握了貴州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情況、存在的困難,分析問題背后的根源,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為財政部、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基礎素材和參考。針對貴州省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情況,向貴州省委、省政府報送的《貴州省地方政府性債務調研報告》,省委書記陳敏爾、省長孫志剛、常務副省長秦如培分別作出重要批示,高度重視我辦反映的問題及建議,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精準施策,切實守住不發生區域性財政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