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探索實施資產收益扶貧制度,以改革財政資金使用方式為突破口,運用市場化手段,實現財政資金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村(組)集體資產(資源)贏利增值,盤活村(組)集體資產(資源),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增加貧困人口收入。2016年,每個縣區至少選擇一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較強、經營性資產較多、村班子有戰斗力、區位優勢突出的村開展試點。
一是經營方式多樣化。資產收益扶貧可以采取將資產量化參股分紅或固定收益等方式。具體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用資產情況,協商簽訂入股協議,明確村(組)集體及貧困戶持有的股份。除參股經營方式外,可由村(組)集體獨立經營,也可通過發包、租賃或委托資產管理公司、成立運營公司等實現資產增值。
二是利益分配優先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形成的經營性資產以優先股的形式,將資產收益量化給村(組)集體和貧困戶,確保貧困戶分紅底線,貧困戶穩定脫貧后自動退出,退出的股份分配給其他貧困戶。其他財政資金形成經營性資產,經村(組)集體全體成員2/3以上同意,按一定比例設立優先股,將資產收益量化給貧困戶。
三是監督管理體系化??h區有關部門及鄉鎮政府負責資產收益扶貧的監督管理工作,重點保證貧困戶收益。村民委員會具體負責村(組)集體內的組織及管理工作,承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制定共同認可的分紅方案,以及對經營狀況、財務報表、年度利潤、分紅額度等的認定方式、核查方法和糾紛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