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墾利區抓住國家大力推廣運用PPP模式這一機遇,大力推進PPP項目建設,征集篩選了11個PPP項目,5個項目被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涵蓋了市政建設、醫療衛生、環保等領域,總投資額27.15億元。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區財政部門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努力把握五個關鍵,走出一條規范的PPP發展之路。
一是嚴格項目篩選,保證項目質量。在項目篩選環節首先要嚴格把關,不求“廣”,不求“大”,在“精、易”上下功夫,著力推進容易操作、對社會資本有吸引力的項目,同時嚴格審查項目的可研、環評、立項等前期手續,切實提高PPP項目的成功率。
二是明確邊界條件,嚴格雙方權利義務。PPP項目的合作期一般10年、20年,甚至30年不等,因此,在PPP項目的合作過程中,財政既要算好“眼前賬”,更要算好“長遠賬”;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實現項目利益分配“盈利但不暴利”。
三是準確把握財政支出責任,確保政府合法利益。在測算政府支出責任時,特別是對一些可行性缺口補貼或者政府付費的項目,對政府補貼的年限、補貼金額都要詳細推算出來。充分發揮財政與審計的監督作用,合理界定財政支出責任,該花的錢一分不少列入中長期財政預算,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能浪費。
四是嚴格合同審核,確保合同效力。PPP項目合同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過程中至關重要,是最核心的法律文件。財政部門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強PPP合同管理:一是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及法制辦作為政府代表做好合同審核工作,明確劃分各方權利、義務及風險分配;二是嚴格審計工作,防控項目風險。三是抓好合同的履約執行。
五是準確把握資產劃撥程序,確保資產順利劃撥。SPV項目公司成立后,政府以前期固定資產投資入股項目公司的資產如何進行劃撥,目前沒有規范的流程可以借鑒。因其資產權屬劃撥涉及國資、稅收、產權單位等多個部門,為此,財政部門配合政府出資代表部門,多次召開協調推進會,查閱了大量的政策文件,為政府批復提供了詳實的資料,確保了資產順利劃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