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推進山西省農村金融改革,創新財政農業投入機制,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加快精準脫貧步伐,山西省財政積極支持農村金融服務站建設,按照“財政政策金融化、財政資金杠桿化”思路,省財政廳與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聯合制定出臺了《山西省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驗收以獎代補實施方案》,確立了2年內設立4000萬元財政獎勵資金專項支持農村地區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和金融脫貧工作,突出了金融綜合服務站的“三個”重點覆蓋目標,即填補空白(特別是58個貧困縣區支付服務的空白點)、金融扶貧、功能齊全,推動服務站的精準化建設。
目前,我省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已取得四方面成效:
一是有效滿足了農村居民多樣的金融服務需求。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在原助農取款服務點的基礎上,擴展了服務項目,豐富了服務內涵,實現了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支付結算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便民支付結算服務平臺,填補了銀行網點空白行政村,滿足了偏遠、貧困地區村民基本金融、支付服務需求。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省農村地區累計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33.38萬戶,個人銀行結算賬戶7295.65萬戶;其中,累計發行銀行卡6689.41萬張,人均持卡量2.65張。農村地區共發展特約商戶75037戶,布放ATM、POS等機具分別為6807臺、119504臺,其他受理終端1792臺。
二是實現了建站機構、農村居民、服務站三方共贏。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通過 “一站式”服務,既延伸了建站機構的基層網點柜面服務,又分流了業務量,減輕了基層網點壓力。對農民而言,在村內就可辦理各類金融、支付業務,各類政府補貼也能及時支取。對服務站來說,這些服務提升了客流量的同時也增加了收入。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省農村地區共建設金融綜合服務站23734個,覆蓋行政村15500個。申報獎補資金的縣市達54個,符合條件的服務站1613個,涉及行政村1571個,撥付獎補資金279.2萬元,其中28個貧困縣享受獎補資金142.14萬元。
三是實現服務站數據化管理,工作效率顯著提高。農村支付信息管理系統的推廣運行,改變了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傳統手工統計管理模式,解決了農村支付業務數據龐大,數據查詢統計費時費力的現狀,為全省服務站建設驗收、提供了精準化管理依據。
四是切實提高農村地區支付設施的有效使用率。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成運營以來,農村地區辦理轉賬、小額消費、支取現金的比例在逐步提高,交易頻率在逐步增加,城鄉資金流動速度加快,農村地區支付設施的有效使用率明顯提高。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省共建立各類支付服務點(含惠農服務點、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累計72226個,布放轉賬電話、POS機等銀行卡受理終端11.95萬臺,農村金融支付基礎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實現了非現金支付工具農村廣泛普及目標,為卡基支付、電子支付等現代化結算方式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