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你們幫了大忙,把這么多進口設備的采購論證‘一攬子’全部搞定了,非常感謝。”宜昌市一醫院負責采購的胡主任滿心歡喜。
原來,今年市一醫院申報了一個金額達8752萬元、進口54種設備的政府采購計劃。改革前,這個計劃要組織54場專家論證會,付54場專家評審費,下發54個核準文件;改革后,僅召開了1次專家論證會,下發1個紅頭文件,采購計劃就批復了,極大地提高了政府采購效率。
今年以來,湖北省宜昌市財政局深入推進履職盡責,將問題整改貫穿于履職盡責的全過程和各環節,讓財政服務無處不在。用財政局長徐煒的話說,履職盡責要真查、真改、真擔當,以整改的成效來贏得服務對象的滿意點贊。
心系民生服務大城建設
奧體中心、磨基山公園等300多個民生項目先后建成使用,使宜昌城區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服務大城建設,堅持智慧理財,該局通過統籌預算安排、向上爭取、市場化融資等多個渠道安排資金720多億元,為實現大城建設“三年出形象”提供了堅實的財力支撐。
截至目前,市級PPP項目庫中,涵蓋道路橋梁、文化旅游等41個項目,總投資達455億元。對每一個政府投資項目,財政投資評審近乎苛刻。今年的政府投資項目直接審減10.3億元,節省下來的錢可以再修一座宜昌長江公路大橋。
圍繞十大千億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市設立了100億元三峽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入2000億元以上。與社會資本聯合設立的國投產業升級投資基金等12只基金,正式注冊落地或通過評審,總規模達268億元。
當前,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攔路虎”。宜昌財政堅持“市場挑梁”與“財政引路”相結合,開發出財政引導及時貸、財政科技創新貸等八大財政金融產品,引導金融機構發放貸款136億元,惠及729家中小企業。
為解決企業在辦理市級獎勵政策兌現時多方申報、程序復雜的問題,財政局主動與相關部門協商,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財政“惠企服務窗口”,一站式受理辦結企業的科技創新獎、三峽質量獎、企業上市獎勵等5大類30多項獎勵資金兌現事項,企業只需提供一次資料即可。
7月9日,一場強降雨導致夷陵區部分鄉鎮引發泥石流,道路受損嚴重。市財政局迅速啟動救災資金“快速通道”,300萬元財政資金在24小時內撥付到位。防汛期間,累計撥付各類救災資金4.3億元。
財政有力度,民生有溫度。今年1至10月,全市民生支出規模達365.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其中城鄉社區、醫療衛生支出的增幅分別高達96.3%、30.4%,遠遠高出財政收入18.5%的增幅。安排扶貧資金2.1億元,并將市級財政按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15%增列專項扶貧預算,當年清理回收可統籌使用存量資金中50%以上用于精準扶貧。市級財政扶貧資金的投入連續兩年高開高走。
簡政放權服務好預算單位
“財政業務流程太多,太復雜,我們新來的會計是一抹黑。”
“今年密集出臺了好多規范財務管理的文件,我們有的二級單位財務不是專業財會人員,不能很好地理解啊。”
“你們能針對各單位財會人員舉辦業務培訓嗎?”
……
在履職盡責“大走訪”過程中,面對預算單位的抱怨,財政人認真反思,迅速行動,從解決熱點問題入手,服務好預算單位,一系列簡政放權改革再次對準自己“開刀”,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變化。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批復權限20萬元以內下放主管部門審批,財政備案;涉農專項資金切塊下達到縣級,擴大了縣市區統籌自主權;社保補貼等12項專項資金劃撥各區管理;取消政府采購計劃、合同財政審核環節,預算單位按規定自主選擇確認;提高公開招標限額標準,貨物和服務類項目提高到100萬元,工程類項目提高到200萬元。
創新“互聯網+財政服務”模式,所有業務科室都與服務單位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有的QQ群達到700人規模,“零距離”宣傳解釋財政政策和業務難題,有求必應,無求先應。舉辦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專題培訓,市直300多家單位分管財務的領導及財務人員共計600多人參加,創財政培訓參會人數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