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自8月份啟動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建設工作以來,著力實施了八個方面的工作,全力做好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上線準備。
一是成立工作機構。為統籌推進全市“三公”經費支出監管平臺的建設管理工作,在市級層面成立了由市政府領導任組長,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市審計局、市工商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三公”經費監管工作協調小組,市財政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業務科室為成員的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建設領導小組。
二是下發實施方案。9月10日,市財政局印發《宜春市市級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建設實施方案》,部署從2017年1月1日起,市直預算單位“三公”經費納入宜春市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
三是完善報賬制度。為適應公務消費網絡監管系統上線后新的報賬規定,10月24日,市財政局轉發了《“三公”經費報賬管理的補充規定》,著重從實行“三單報賬”、嚴控現金結算、實行網絡監控、實行預警監控、嚴肅違紀問責等五個方面進一步加強預算單位“三公”經費報賬管理。
四是收集基礎數據。10月12日,市財政局下發《關于做好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基礎數據報送工作的通知》,部署采集了單位檔案信息、預算指標信息、公務卡信息、公務車輛信息、內部食堂信息等相關基礎數據,并及時導入系統。
五是開展宣傳報道。為使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工作順利推進,市財政局充分利用網絡、報紙、微信等媒體開展了政策宣傳,在財政在門戶網站開設“公務消費監管”專欄,并建立“市直公務消費監管QQ群”,用于公務消費網絡監管政策宣傳和業務交流。廣泛的宣傳報道工作,使這項改革在全市家喻戶曉。
六是組織業務培訓。11月29日,宜春市舉辦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上線業務培訓班,以訓代會形式對宜春市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上線工作進行了部署,邀請平臺軟件開發商進行了業務操作講解。市直預算單位以及經開區、明月山區所轄預算單位從事公務消費監管工作業務經辦人員共計260多人參加了培訓。
七是建立通報機制。從11月份起,市財政局建立了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建設工作定期通報制度,每半月對全市工作情況進行調度,并對調度情況進行全市通報,有力促進了全市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建設工作同步推進。
八是實施模擬測試。在完善系統數據后,模擬公務接待、公用車、公務出國境消費等業務,分別組織部署監管部門、預算單位、注冊商戶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流程操作,對軟件系統進行測試,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省財政廳及軟件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