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贛州市財政局緊緊圍繞服務改革發展,著力完善工作機制,拓寬評審范圍,創新評審手段,不斷健全機構隊伍和管理制度,有效推進財政評審科學化、規范化。
一是堅持審查原則。秉承“實事求是、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程序到位、資料齊備”的基本原則開展工作,嚴格執行評審分級審查制度,在通過抽簽確定中介事務所初審的基礎上,再由中心評審員復審,最后交中心評審組長復核,通過三級評審制度,保證評審質量;同時對未審結項目實行銷號管理,完成一個銷號一個,動態更新,強化評審責任落實。多年來在項目的評審上無重大失誤,工作上實現“零事故”,有效發揮了財政投資評審的監督控制作用,節支效果明顯。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針對評審操作、業務流程、中介機構管理、內部績效考核、責任追究、評審經費使用、廉政建設、檔案管理等方面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增強制度執行力,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如:制定市本級《工程預、結算項目委托審查工作抽簽操作規程》,完善評審報告審批程序;建立《贛州市本級政府投資評審全程動態臺賬》,反映政府投資預算、結算各個項目、各個環節的人員責任、工作進程等,提高評審工作效率。
三是創新評審模式。對類似新世紀大橋、復興立交橋等專業技術性強的特殊工程采取“背靠背”評審,在不增加原有審查費的前提下,邀請外地專家“背靠背”評審,提升評審準確性,并將該模式引入常效審核機制中,及時有效地解決許多“老大難”問題。對復雜工程全國競標評審,如章江游泳館工程的結算評審即通過面向全國競標選取中介機構,這種方式使可利用的“評審資源”不僅局限于該市、該省及傳統專業,而是擴展到全國、全專業。而急難工程則抽調專家會審,采取“特事特辦、即事即辦”的方式,如贛州市中心城區兩條快速路工程項目僅僅歷時13天,就圓滿完成預算審核任務。
四是科學考評考核。一方面考核中介審價機構,嚴把入庫關。制定出臺對中介審價機構的考評管理辦法,對考評中發現的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服務意識差、工作不仔細等問題進行通報,對不達標機構取消準入資格,優秀事務所則按辦法獎勵。另一方面科學考核評審中心工作人員,制定《政府投資評審中心臨聘人員績效考核暫行辦法》,根據考核結果,實行末位淘汰制。
五是提升隊伍素質。采取業務培訓、案例分析、考察學習、經驗交流、外出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拓寬工作思路;注重培育和諧進取的團隊文化,創新工作理念,提升團隊凝聚力;定期開展廉政談話,貫徹教育、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事前提醒、預防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