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亳州市出臺《亳州市財政資金管理實施辦法》,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立根固本、權責匹配的原則,突出公示、監督、處理三大重點,積極構建部門齊抓共管協調機制、資金安全使用運行機制、“墻上+網上”的信息公示機制、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和違法違規違紀“零容忍”機制,切實保障財政資金使用安全、效益提高。
一是明確部門職責,建立齊抓共管的協調工作機制。財政部門負責制定資金管理制度,預算資金批復、下達,開展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部門是本部門預算執行主體,負責專項資金申請設立的論證、評估,組織開展項目申報、篩選、儲備和評審工作,提出年度資金分配建議,按照批復的績效目標對財政資金實施績效跟蹤管理,公開預算信息。監察、審計部門負責對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審計,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理。
二是強化資金管理,建立資金安全使用的運行機制。專項資金應依法依規設立并制定資金管理辦法,執行期限3-5年,凡執行中出現使用績效達不到目標、巡察或審計發現重大問題等情形的,撤銷或調整專項資金。資金分配采取因素法、項目法、因素法和項目法相結合等方法,采取項目法的,應實行競爭性評審方式分配資金,并在資金下達前公示不少于7天。建立“制度+科技”的資金申請身份識別制度,凡補助到企業的,一律要求企業提供法人組織機構代碼,通過涉企項目資金管理系統申報;凡補助到個人的,一律要求個人提供居民身份證信息。
三是堅持公開透明,建立“墻上+網上”的信息公示機制。所有分配到鄉村的財政資金,實行縣鄉村三級公示制度,同步公開資金制度、分配結果等信息。實行“墻上+網上”公示管理,財政資金在鄉鎮服務大廳、村務公示欄等固定場所常態化公示的基礎上,同步通過部門網站、政務微博微信等渠道網上公示,原則上不得低于3年。對涉農補貼類財政資金,公示補貼種類、補貼標準、補貼依據、補貼對象、補貼金額、監督電話等重要信息;對補助到企業或其他補助到個人的財政資金,公示政府補助資金、項目名稱、批復文件、建設內容、資金來源、建設地點、受益范圍、管護責任等重要信息。
四是著力績效評價,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部門建立健全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未按要求編制績效目標的不安排項目資金預算,預期不能完成目標、不能按時實施項目的調減預算。預算執行結束,主管部門1個月內將自評報告報財政部門。對資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無責任落實機制、無項目資金支出臺賬、審計反映突出問題的,根據績效評價結果,采取暫緩撥付資金、減少預算安排、撤銷調整項目等方式嚴格處理。
五是嚴肅財經紀律,建立違法違規違紀“零容忍”機制。財政資金管理和使用各個主體納入財經紀律監察范圍,對私設“小金庫”、違規發放津貼補貼的,以及民生、扶貧等重點領域違法違紀違規問題,依法依規從嚴處理。對騙取套取挪用財政資金的單位和個人,一律追繳違法違規套取的資金,并納入資金審核身份識別系統,以后年度不得再申請相關資金。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