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全市財政減收增支因素增加等嚴峻形勢下,市財政部門勇于擔當,砥礪奮進,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培植、發展、壯大財源,使財政稅收收入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一是支持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穩定主體財源。圍繞九大產業集群,集中政策和資金精準扶持,聚力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大力支持有色金屬及冶煉、汽車及零部件、石油裝備、機床工具、能源化工等優勢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使我市工業支柱財源煥發新活力。二是支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涵養潛在財源。依托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自然風光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及休閑經濟等第三產業,圍繞東嶺城市綜合體、陳倉物流園區新港物流中心、火車南站等重大項目,重點發展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涵養潛在財源。三是支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新興財源。綜合運用財政貼息、稅收優惠、信用擔保、政府基金引導等方式,支持發展航空航天、3D打印、機器人關鍵部件、大數據云計算、鈦及鈦合金、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實施“互聯網+”帶動戰略,在清潔能源、電子信息、通信產業等領域大力實施產業創新工程、應用示范工程和要素保障工程,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四是支持激活現有經濟資源,提升存量財源。創新和完善財政調控思路與手段,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過剩產能行業去庫存、優結構,綜合運用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等方式,加快處置“僵尸企業”,實現市場出清;積極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支持改造提升有色金屬、食品、紡織、服裝紡織、建筑業等傳統產業為地方財政增收提供穩健動力。五是支持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開辟接續財源。依托我市工業和產業集群優勢,發展總部經濟,重點培育裝備制造、金融保險等總部經濟。同時,堅持“招商引資”與“招財引稅”并重,“留下來”與“請進來”并重的原則,積極吸引外地客商到寶投資建設,支持我市發展接續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