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印度企業生意越做越大,可貨款卻越拖越久、越拖越多。”浙江美爾倫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某說,后來稅務部門向他解釋,之所以發生貨款結算難,是與該企業未提供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有關。
稅務部門通過“綠色通道”,先后給美爾倫公司、大成集團、伯湛塑膠、駿業藥業等企業開具了稅收居民身份證明,使這些企業及時收回貨款8000多萬元。
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臺州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深度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然而,當企業真正“走出去”的時候,各種意料之外的問題接踵而來。為更好地服務“走出去”企業,市財政(地稅)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既當“服務員”,又當“維權員”,為“走出去”企業保駕護航。
當好“服務員”,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向上爭取。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裝備制造業水平、自主創新能力,該局努力為當地相關企業爭取政策性補助資金。共有14家企業獲得2016年國家進口貼息資金1858.1萬元,占全省貼息資金總額的24%。其中,獲得1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主要涉及醫藥化工、電子設備、汽摩零部件、模具制造等行業。落實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出境參加各種展銷(覽)會,支持開拓“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
對下扶持。支持發展互聯網+,推動實體經濟和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鼓勵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在境外設立研發、物流和營銷中心,拓寬銷售渠道,增加產品銷量。從2014年起,建立電子商務促進專項資金,總額度為每年3000萬元,專款專用。通過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年銷售額首次超500萬美元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可獲得一次性30萬元的獎勵。近年來,臺州市跨境電商蓬勃發展,今年臺州市跨境網絡零售出口約4億元。
當好“維權員”,積極應對稅收風險
截至2015年12月31日,臺州市“走出去”投資企業135家,在境外設立各類機構167家,覆蓋44個國家和地區。市財政(地稅)局積極為“走出去”企業創造優質稅收服務平臺,盡可能滿足納稅人的知情權,幫助企業降低境外投資稅務風險。
合作。聯合國稅構建專項工作部門溝通渠道,統一“走出去”企業的服務與管理口徑,在報表報送注意事項、報表案頭分析、境外機構個人所得稅以及CFC判定與反避稅方面等與國稅進行交流,在較短時間內做好應對國際稅收風險準備。每個月還就共同的資料報送進行數據整合和分析,確保報送數據的準確性和統一性。
服務。臺州市開展“走出去”風險管理應對工作,正值納稅人滿意度和金稅三期單系統運行期間,各項工作疊加。該局有機地將諸項工作進行整合,上門服務“送政策”,累計走訪“走出去”企業108戶次,發放宣傳手冊500余份,收到相關企業意見和建議50多條,解答企業涉稅以及簡化居民身份證明開具手續等疑問,幫助企業合理運用稅收協定,知曉稅收優惠政策,避免雙重征稅。
規范。風險應對對于征納雙方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尤其是部分上市和擬上市公司,如果被忽視,將對企業發展和稅源增長構成重大風險。市財政(地稅)局基于此前的國際稅收管理團隊,適當引入信息技術和稽查、法制專業骨干,借鑒稽查重大案件審理制度,從資料獲取、溝通談判、案件審理到文書制作等方面進行了規范。為提升“走出去”企業國際稅收申報的遵從度,根據今年8月份省地稅局推送的風險應對數據,臺州市累計核查相關企業162家,要求相關企業報表新增113張,修改15張,合計148張,查補非居民稅款1035.5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