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練本領,擴大培訓范圍。加強專業化培訓機構建設,加大對于優質培訓機構的扶持力度,支持培訓機構建設專業化實訓基地,給予資金、場地方面的支持。定期開展“全市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優秀培訓機構”的評選,表彰和激勵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有突出貢獻的機構,以推動專業化的發展。結合創業培訓,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原則,有針對性、有重點地讓農民工掌握創業必備的知識或技能,并給予相應補貼。2015年,全市當年累計參加創業培訓4833人,發放創業培訓補貼123.69萬元。
二是創平臺,建立健全體系。抓好創業園區建設,重點突出創業園的創業孵化作用,為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面向創業者提供低成本、零費率、一站式的創業環境。有效利用社會資本力量,聚力構建各類眾創空間,實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農民工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2015年全市已設立電商產業園12個。
三是添底氣,完善相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新生代農民工的失業、養老、醫療保障和工傷賠償制度,化解其市民化進程中的市場風險。在構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時,把農民工勞動保障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同時建立和完善個體參與社會保障的機制,引導和鼓勵無固定工作的新生代農民工、自由職業者等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