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縣今年以來采取“五定”措施加快推廣PPP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南漳縣清涼河濕地公園項目正在加緊實施中。此外,南漳縣徐庶廣場建設項目、中國有機谷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項目、南漳縣經濟開發區涌泉污水處理項目等10個項目按照湖北省財政廳PPP項目庫的要求規范入庫。
一是定總體目標。2016至2020年,全縣PPP模式范圍覆蓋到全部適宜項目,建立投資、補貼、價格協同機制,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方式多樣化、運營服務市場化的新格局。
二是定項目范圍。 主要適用于政府負有提供責任又適宜市場化運作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重點在交通設施,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片區開發五個領域。將在建或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服務及基礎沒施項目轉型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并獲取合理回報,減輕政府公共財政舉債壓力,騰出更多資金用于重點民生項目建設。
三是定操作方式。根據項目實施周期、收費定價機制,投資收益水平、風險分配基本框架和所需要的政府投入等因素,合理選擇操作方式。對于經營性項目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T)等模式推進;對于準經營性項目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模式推進;對于非經營性項目,采用建設-擁有-運營(BOO)、委托經營等模式推進。
四是定操作流程。嚴格按照項目識別、項目準備、項目采購、項目執行、項目移交等程序,規范操作。項目期滿或提前終止移交時,按照PPP項目合同中明確的移交形式、移交內容、移交標準和補償方式與社會資本確認移交手續,組織性能測試。
五是定保障機制。由全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縣政府設立PPP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對全縣PPP項目的前期工作給予資金支持。鼓勵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介入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縣政府將確定擬實施PPP模式的項目開展情況,納入實施機構年度效能績效考評體系。同時,廣泛宣傳推廣運用PPP模式的內涵,意義和作用,增進社會共識,營造推廣運用PPP模式的良好輿淪氛圍,并及時公開項目推介,實施情況,咨詢服務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