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常州市財政局《關于調整市、區有關社會保障政策財政分擔機制的通知》印發,為妥善處理城鄉二元結構下局部投入不均衡問題,促進區劃調整后各項社會保障政策的銜接落實又加“新料”。2015年5月常州迎來大手筆改革,作出了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決定,力求更好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消除體制機制弊端,把更多財力用于民生發展,在更高層次上提升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效能。按此要求,常州市財政、人社部門從2016年起逐步并軌城鄉一體化社保,要求2018年全部到位。1月1日起,新北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居民養老保險并入市本級統籌區,武進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與市本級統籌區接軌;9月為妥善處理城鄉二元結構下局部投入的不均衡,促進區劃調整后天寧、鐘樓、新北三區各項社會保障政策的銜接落實,市財政提出了將區劃調整后社保支出財政分擔比例統一的建議。
一是調整承擔機制,統一五五分擔比例。
新政出臺后將徹底改變原來部分社保資金負擔機制不一的局面,形成市、區財政全額承擔政策資金各5項,其余社會化養老、臨時救助、傷殘軍人醫療費、殘疾人兩項補貼、基本公共衛生補助、基層衛生機構獎補、社區衛生用房租金補貼等14項資金全部由市區五五分擔的保障機制。自此,市區財政體制及對各區實際投入政策實現“雙一致”。
二是推進城鄉一體化,擴大政策覆蓋面。
推進基礎性社會保險、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我市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這些領域通過推進城鄉一體化,逐步縮小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待遇差異,有利于共享社會發展成果。這次擴大社保政策覆蓋面,通過統一市、區分擔機制,明確兩級政府事權責任,將天寧、鐘樓、新北區范圍內的農村地區視同城區,實現“同區同待遇、同城同待遇”的財政分擔機制,符合市委市政府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
按此調整,預計市級財政每年將增加財政支出3750萬元,重點用于保障區劃調整后并軌城鄉一體化社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