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臺州路橋金清一家塑料模具有限公司收到了郵儲銀行臺州分行發放的一筆200萬元貸款,和以往貸款“跑斷腿”、“磨破嘴皮”不同,該公司僅僅因為其良好的納稅情況和納稅信用等級就“邁入”了銀行貸款大門。
民營經濟發達的臺州,小微企業仍然困擾于資金短缺。為此,臺州稅務機關與建設銀行、郵儲銀行等10多家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9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5家村鎮銀行、33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農村資金互助社簽約推出銀稅互動業務,為誠信納稅企業及時“供血”,助其成長。
目前,臺州市已有1323家小微企業獲得了175366萬元授信貸款。其中今年1~8月份,新增授信貸款金額為134352萬元,惠及小微企業915家。
獨辟蹊徑 :信用可兌換門票
目前,全市共有企業12.8萬余家,其中小微企業11萬余家,占總企業數的86%。今年小微企業比重不斷擴大,企業數每個月以成千的速度在遞增,新增13017家,占總企業數88.8%。增長幅度居浙江省前列。
但是,臺州民營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小微企業在經營中經常遇到資金不足問題。
調查顯示,87%企業存在流動資金緊張問題,因為擔保難、貸款難,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只有57.8%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可以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但企業信貸獲得率僅為46.2%,資金問題已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素。
企業急需發展資金,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向企業貸款,也有自己的顧慮。為幫助誠信納稅中小微企業緩解資金問題,同時實現企業納稅信用信息的增值應用,臺州市稅務機關積極與金融機構聯絡,在共享納稅信用信息的基礎上,推出了稅銀互動業務。
根據銀稅雙方約定,稅務機關向銀行推薦具有貸款資格的信用企業名單。同時,有貸款需求的誠信納稅企業向銀稅征信平臺提出申請時,稅務人員會通過信息系統調閱企業的納稅信用等級評定情況,并為其中納稅信用優良的企業提供納稅證明和信用證明,銀行據此向企業發放信用貸款。
近期,臺州市稅務部門按照約定又向臺州銀行和民泰銀行提供了一份近6年來納稅信用等級較高、財務制度健全、業績良好的小微企業名單,建議銀行優先考慮向名單中的小微企業提供貸款,這樣既可以幫助銀行降低壞賬風險,又使這些經營狀況良好、有發展潛力的小微企業獲得發展資金。
自去年開始啟動“銀稅互動”至今,全市稅務部門已為4.19萬戶小微企業提供納稅信用評級信息推送,其中有4037戶小微企業成功獲得銀行授信。
銀稅互動:稅企銀三方共贏
上個月,臺州市某塑料公司取得了歐盟一家知名塑料企業產品在我國內地的銷售代理權。欣喜之余,該企業負責人有些擔憂:做世界知名品牌產品的地區代理商,需要有一大筆資金用于先期購買和儲備貨物,企業流動資金一直比較緊張,到哪兒去找這筆錢呢?
正在煩惱之際,這位負責人從一位同行處了解到,臺州市國稅局、地稅局聯合泰隆銀行推出了銀稅互動“稅融通”業務,可為誠信納稅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遞交了貸款申請。誰知銀行不但受理了,而且很快就獲得了300萬元貸款。“看來好信用就是真金白銀!”這位負責人高興地說。
銀稅互動業務推出后,中小微企業可簡化貸款申請手續,在免擔保、免抵押的條件下,憑信用申請銀行貸款。按照規定,企業獲得銀行貸款額度依照其上年納稅總額來設定,一般不超過上年納稅額的5倍,控制在50萬元~300萬元之間。為激勵納稅信用企業,銀行不僅在授信時會簡化申辦程序,同時貸款時實行下浮5~10個百分點的優惠利率。
目前“銀稅互動”已實現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局全覆蓋。為方便企業辦理銀稅征信業務,臺州市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廳專門設立了小微服務窗口。
下階段,臺州將探索擴大“銀稅互動”受惠面,拓展至下年度納稅信用有趨勢轉為A級的B級企業及管理類別為一類的出口企業,推出針對“納稅信用+外貿”“納稅信用+技術”“納稅信用+農業”,以及個體工商戶和其他類型納稅人等金融產品,使更多的守信納稅人在“銀稅互動”中受益。
“稅易貸”“微稅貸”“稅融通”和“金稅信”等銀稅互動業務推出后,一方面幫助企業緩解了資金缺乏的問題,同時也增強了企業依法誠信納稅的意識,對企業誠信納稅起到了正向引導和激勵作用,提高了企業的稅法遵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