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拓寬渠道。采取公招、直考簽約、招考特崗教師等方式,新補充鄉村教師1600人。制定《瀘州市免費定向培養村級小學教師實施意見》,計劃2016—2018年為古藺縣等3個貧困縣免費定向培養鄉村小學教師900名,已啟動首期300名培養計劃。
二是傾斜政策。對在古藺、敘永兩縣村小連續工作滿10年、其他區縣連續工作滿15年符合條件的二級教師評聘為一級教師;在評優選先中將鄉村教師名額單列,向在鄉村學校連續從教20年以上的教師予以傾斜,今年市級優秀表彰中鄉村教師占比達70%。
三是改善條件。按200—800元的標準實施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不搞平均分配,重點向條件艱苦地區傾斜,目前已發放生活補助3627萬元。優先保障村小教師住宿,今年計劃投入7161萬元用于教師周轉房建設,已開工建設821套。
四是創新管理。完善農村教師服務期制度,凡新招聘的教師,嚴格執行最低服務年限為5年的規定;建立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凡在城鎮中小學校任教滿一定年限的教師通過交流輪崗形式向鄉村薄弱學校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