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漢市按照“大力創新融資方式,積極推廣PPP模式,使社會投資和政府投資相輔相成”的要求,積極構建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從五個方面加快積極推廣應用PPP模式。
一是加強PPP模式制度建設。武漢市政府印發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意見》(武政規[2016]4號),明確了推廣運用PPP模式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實施范圍,規定了項目操作的基本流程,同時也明確了全市推廣運用PPP模式的工作措施和保障機制。目前,正著力制定推進PPP項目工作流程及內部操作規程,力爭做到程序清晰、簡政放權、操作便捷。
二是建立PPP模式工作機制。成立了武漢市推廣運用PPP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組長,政府分管副秘書長、財政、發改部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有關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市級項目的管理與決策,并對各區PPP項目的實施進行指導。
三是著力搭建市級PPP項目庫。2016年初,市財政局與市發改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征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通知》,征集一批擬采用PPP模式的項目,共征集各類項目53個,投資總額2159.6億元。其中市級項目28個,投資額1520.95億元;區級項目25個,投資額638.65億元。經過專家評審,選出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軌道交通八號線一期、武漢客運港旅游中心碼頭等25個項目列入全市市級PPP項目庫,項目總投資1597.72億元。
四是有序推進PPP項目實施。加快項目推進和規范操作,目前,武漢市“兩江四岸”景觀亮化提升工程、武漢市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武漢市社會福利院綜合大樓B座項目等項目已完成初步實施方案編制和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青山示范區海綿城市(南干渠片區)建設項目、武漢市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工程、江漢六橋漢陽岸接線(漢陽大道—龍陽湖北路)工程已完成正式實施方案編制并通過物有所值和財政承受能力驗證,已經進入聯審、審批環節。這些項目涉及投資額192.83億元。
五是積極爭取納入財政部和省級示范項目。為爭取上級政策支持,促進全市PPP項目規范健康發展,積極申報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2015年9月,武漢市千子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入選財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項目,投資額23.12億元;2016年7月,全市又有12個項目通過湖北省財政廳預審,申報財政部第三批示范項目,涉及投資額共385.95億元。目前,武漢千子山循環經濟產業園財政部示范項目,已通過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市城管委已被市政府指定為該項目實施機構,正組織正式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9月初,省財政廳公布的第一批60個示范項目中,全市共有14個項目入選,涉及投資金額44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