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民意調查電話收集信息,不管是調查治安狀況,還是其他工作情況,無非就是想得到一個真實情況,對癥下藥,解決實際問題。但湖南湘陰縣漕溪港街道彭家村村干部以獎金為利誘,干擾接到民意調查電話的居民,用“統一的標準答案”來應付民意調查電話,這種處心積慮的做法顯然讓民調工作變了味。
據不少網友反映,彭家村拿錢買好評的做法不是個案,這不得不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很多地方和行業至今還在運用民意調查電話來調查評估工作的優劣,久而久之,下面被抽查單位也形成了一整套應付的辦法,其中就有采取欺上瞞下弄虛造假來蒙混過關的違規做法。
正因為一些基層干部熱衷于報喜不報憂,習慣炮制虛假政績,從而讓民意調查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明白真相的居民往往對這種民意調查電話也不以為然,認為調查只不過是走過場,甚至認為民意調查電話是一場自導自演、自娛自樂的鬧劇。
正所謂調查了解情況不能偏聽偏信,所以,除了民意調查電話,還應該采取深入基層的做法開展調查,多走訪居民,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既然民意調查電話的可信度備受質疑,并且公然出現了拿錢買好評的現象,就不能把民意調查電話的結果作為評估工作優劣的唯一依據。
關于打電話的調查方式,不僅僅是居民有意見,就是基層干部也有不同看法。民意調查電話看起來是隨機抽查,表面看,既公平又科學,但基層干部對此大倒苦水,認為如果隨機抽查到一個有偏見的人,或者是對當地干部有陳見甚至有個人恩怨的人,你會指望他為干部所做的工作說好話嗎?
當然,隨機抽查肯定有概率的問題,是把寶壓在扎扎實實做好工作上,還是把寶壓在應付抽查上,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同時,上級的調查方式也不能過于單一,單一的調查方式根本不可能反映出真實的民意,民意調查電話的結果可以作為評估工作優劣的參考,免得一些基層干部為了得到好的名次,在應付民意調查電話上不擇手段。(黃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