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土地流轉、土地托管、農民進城權益保障等為代表的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讓山東成為新時期中國農村改革的排頭兵。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意義重大,是未來城鄉關系重大變革的序曲。山東作為全國首批3個整建制試點省之一,從2013年開始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截至2015年底,全省95.7%的村(社區)完成承包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權面積覆蓋農戶承包耕地面積的97.4%,今年上半年完成省級抽查驗收。
結合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山東還探索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有效實現形式。截至目前,我省建立縣級以上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流轉中心113個,在109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在13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試點。
土地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中分離,推動著規模化經營。目前全省土地規模化經營占比達到40%左右。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農民合作社15.4萬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300家,面向“三農”的基層服務組織達到20萬個以上。作為全國4個試點省份之一,供銷社綜合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土地托管面積達1798萬畝,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13840家。
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勞動力怎么辦?我省明確,農民進城落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其他集體經濟權益三權不變。大力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城中村和城邊村原有居民、農村就地轉移就業人口“三個市民化”,商品房庫存較多的縣(市、區)可根據購房支出給予3%-10%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