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推進長江岸線資源高效利用,保障長江航運和生態安全,去年10月以來,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環境保護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和沿江省市,開展了長江干線非法碼頭、非法采砂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背景情況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長江航運基礎設施建設,一大批現代化港口、碼頭建成投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流支撐。但是,由于受暴利驅使,沿江地區存在一批未經審批私自建設、無證經營、設施簡陋、不受監管、偷稅漏稅的非法碼頭。這些碼頭分布零散,占用大量岸線,缺乏專業裝卸設備,自身存在安全隱患。非法占用河道行為對長江行洪能力、航道通航條件、船舶運行安全、生態環境和集中式應用水源地造成嚴重影響和干擾。同時,非法采砂在一些江段時有發生,屢禁不止,影響河床穩定。
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非法碼頭和非法采砂,有利于推進長江干線港口岸線資源有效利用和集約開發,減少安全生產事故,改善生態環境條件,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保障長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運安全和河勢穩定,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開展的工作
一是制定方案,迅速行動。
去年10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持召開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參加的專題會議,對治理長江非法碼頭和非法采砂問題進行研究部署,提出了建立聯動機制、全面核查摸底、開展專項整治、加強規劃工作、簡化審批程序等相關工作要求。去年12月,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治理長江非法碼頭工作意見的通知》,明確了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今年4、5月份,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湖北、重慶、安徽等省市實地調研專項整治工作,督查地方抓緊深入推進。
二是部門聯動,全面推進。
交通運輸部先后兩次開展牽頭摸底核查工作,為全面摸清和掌握長江干線非法碼頭分布情況奠定了良好基礎。水利部牽頭核查長江干流河道非法采砂的重點江段、敏感水域,會同沿江8省市開展了全面排查摸底。公安部協調沿江各地公安機關,對水利部通報的非法采砂重點江段、敏感水域進行了摸底核查,配合沿江地方政府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整治現場治安秩序。環境保護部組織地方環保部門開展了非法碼頭涉及自然保護區有關情況的核實工作,并要求有關省市環保部門切實加強相關自然保護區的監督、管理。
三是屬地負責,深入實施。
本次專項整治,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的原則,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有關市級人民政府作為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全面負責轄區內非法碼頭和非法采砂的治理工作。各省市高度重視,行動迅速,整治有力,深入實施了專項治理工作。湖北省把治理長江非法碼頭作為建設生態長江、綠色長廊的重大措施,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專程調研非法碼頭治理工作,省政府先后三次召開專題會和現場會,采取壓力傳導、壓實責任,市縣鎮村“四級聯動”等措施,在規定期限內全部關停和拆除屬于取締范疇的非法碼頭。江蘇省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專題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專項整治,按照分類處理、一企一策、友情操作、依法執政的原則,制定個性化的整治方案,整治工作成效明顯。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摸清了沿江非法碼頭和非法采砂的分布情況。
經核實,截至今年5月底,長江干線非法碼頭共有1256座,其中四川31座、重慶103座、湖北657座、湖南39座、江西63座、安徽245座、江蘇118座,云南省、上海市沒有非法碼頭。其中涉及自然保護區的非法碼頭共263座(核心區91座、緩沖區60座、實驗區112座),涉及飲用水源地的非法碼頭共49座。水利部牽頭核查長江干流河道非法采砂的重點江段、敏感水域,截止4月底,共核查出27個非法采砂的重點江段、敏感水域,總長度151公里,其中,省際邊界水域6個,長度35公里。
二是取締和關停了一批非法碼頭和非法采砂。
沿江省市采取行動,依法對非法碼頭和非法采砂進行了專項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四川省已依法采取嚴格關停、限期整改和完善手續等方式對非法碼頭進行整治,其中:嚴格關停18座,限期整改11座,完善手續2座。
重慶市,截止6月29日,已整治非法碼頭32座,其中停業5座,整改完善5座,搬遷整合5座,關停17座;整治非法堆砂場共45座,其中整改完善14座,關停31座。其余的正在積極推進中。
湖北省清理出的非法碼頭以砂石碼頭為主,其中,列入“取締一批”的367座,“規范一批”的116座,“提升一批”的174座。截止5月20日,列入“取締一批”的非法碼頭,已經全部關停和拆除。
湖南省,截止5月底,已強制拆除非法碼頭7座,立案查處4座,關停2座礦山礦石碼頭,4處砂場正在整治中,其余的待抗洪救災工作結束后繼續推進。
江西省,截止5月底,已關停、拆除、取締和整合非法碼頭56座,6座正落實具體處置辦法,1座已啟動司法程序進行處理。申請淘汰202艘涉砂船舶,關停清理沿線砂場10處,除政府規定臨時通道外,其余沿線堆砂場基本清理完畢。
安徽省,截止5月30日,共關停和拆除非法碼頭37座。
江蘇省,截止5月底, 118座非法碼頭已全部停止作業,其中,拆除40座,關停45座,正在整改和補辦手續的32座,拆除到期的1座。
三是促進了一些政策的快速出臺。
通過專項整治,進一步優化了岸線資源配置,有效提高了岸線資源利用效率,加快了一些政策的出臺。例如水利部牽頭制定的《長江岸線開發利用和保護總體規劃》已上報領導小組批準,即將印發實施,交通運輸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長江港口岸線管理的意見》等文件。
四是促進了生態、供水、防洪、航運安全和河勢穩定。
沿江非法碼頭大多數裝備工藝簡單落后,缺乏專業裝卸設備,現場管理較為混亂,占用大量河道,有些還在生態保護區或飲用水源地內建設,對長江航運、生態環境安全等構成嚴重威脅。通過專項整治,大部分非法碼頭在今年汛期前已經完全拆除,恢復了原貌,消除了隱患,改善了岸線生態環境條件,進一步保障了長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運安全和河勢穩定。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強督促檢查。
擬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會同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公安部等部門,組成工作督查組,近期將對沒有完成目標任務或完成較差的省市進行現場檢查,督促盡快完成整治任務。
二是盡快完善手續。
按照“疏堵結合”原則,對于2004年《港口法》頒布之前建設,且選址符合港口岸線利用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產條件基本滿足法律法規要求的碼頭,根據“規范一批”的要求,擬請相關省市盡快完善手續,促進此類碼頭合法經營,鞏固非法碼頭專項整治成果。
三是加強監管執法。
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原則,擬請地方政府牽頭聯合水務、海事、航道、公安、交通等長江相關執法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非法碼頭、非法采砂等進行巡查、執法、處置,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碼頭、非法采砂行為,防止非法采砂和非法碼頭建設反彈和死灰復燃。
四是建立長效機制。
請沿江省市認真貫徹落實《長江岸線開發利用和保護總體規劃》,抓緊開展港口規劃修編。研究簡化碼頭岸線、經營許可等審批程序和辦法,探索砂石碼頭集中運營管理等方式,逐漸形成加強長江干線非法碼頭和非法采砂管理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