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漣源市積極探索,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圍繞體制機制創新,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改進村級考核考評機制,加強集體資產規劃化管理,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村級班子任期目標考核和年度目標考核的主要指標;定期組織開展村干部專題培訓,提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水平。
二、實現多樣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形式。綜合考慮村集體資產資源條件、區位優勢、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因村施策,合理選擇以資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務、物業管理和混合經營為主要內容的實現形式,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強勁動力。例如:我市橋頭河鎮依據現有企業祥興農業、飛鷹駕考中心、蔬菜基地、博盛生態園區,村級投資基礎設施20萬元,爭取上級資金220萬元。建好沿河風光帶,建好中心停車坪。預投資10萬元與現在的蔬菜基地聯合,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家樂,按營業收入的二八分成,預計新增村集體收入2萬元,以后預計每年遞增2萬元,村民預計新增旅游年收入超過50萬元。
三、合理確定經營組織管理方式。全面清理村級資產資源,采取租賃、承包、股份制等方式盤活資產資源,充分挖掘本村人脈資源,立足優勢、對接市場,引進發展前景好、潛力大的項目,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例如:茅塘鎮石門村,以村集體所有的石門經濟場50畝及老園藝場110畝荒山、荒地入股同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藥材及經果林基地,發展藥王文化,村集體擬投資占股51%,農戶土地折價入股,實行股份制經營,按股分紅。
四、創新財政扶持模式。從2016年開始,市財政擬每年安排專項資金300萬元,對發展計劃好、管理科學規范的村集體經營項目,采取入股分紅、貸款貼息、以獎代投等方式予以扶持,同時,加大國家稅收政策、金融信貸、政企結對幫扶等各方面支持力度,全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