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從4月20日正式確立,到2022年臨近“收官”前的一個月各類業務順利開閘,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期待中疾步前行,也注定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進程中留下鮮明的印記。
與普通存款、理財產品不同,投資者參加個人養老金可享受遞延納稅優惠,這為市場穩步拓展客群從而擴大養老財富儲備提供支撐;同時,個人養老金市場具有長期可行的商業邏輯,且有機構測算2030年或將迎超萬億元增量資金,預示著其潛力不可估量。
體量并非唯一驚艷之處,個人養老金在投資運作上也呈現“多點開花”勢頭。與上述需求面相對應的是,各類金融機構所提供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公募基金、商業養老保險等四類個人養老金產品在供給面相續呈現。不過,或因尚處初始階段,個人養老金市場仍存優質金融產品供給不足、產品同質化有待改善等問題,因此,如何基于自身稟賦,細分客群精設產品、差異競爭藍海市場成為各類金融機構答好時代新命題的關鍵。
個人養老金管理是一個系統化工程,非常考驗各類金融機構產品創設、財富管理等綜合實力。鑒于四類個人養老金產品結構各有不同,筆者建議,銀行可考慮將傳統定期存款及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放入個人養老金賬戶產品列表;理財公司可持續豐富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貨架”,發行投資策略成熟、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或流動性管理需要的理財產品;基金可充分發揮投研優勢和對核心資產的挖掘能力,堅持豐富個人養老金基金的策略布局、堅持培育長期績優產品;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上可充分發揮精算優勢及養老產業的布局優勢,探索“浮動收益+終身領取”“投資型產品+重疾保障”等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形態。
市場規模擴容需要各層面機制的完善,以及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市場各方的全力以赴,未來,金融機構既要做好參與者,更要做好護航者,以服務為經、產品為緯織密保障網,才能更好守護廣大投資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