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3日訊(記者 杜丁)乙肝是我國感染最多、危害最大的法定報告乙類傳染病。數據顯示,我國乙肝病毒感染人口約8600萬人,占全球約1/4。
(相關資料圖)
日前在“2022年消除肝炎危害行動大會”上,浙江大學醫學部李蘭娟院士表示,消除肝炎危害的首要任務是提高診斷率和治療率,在現有防治成果基礎上,推動肝炎患者應篩盡篩、應診盡診、應治盡治,推廣標準化肝臟疾病全程管理。
肝炎治療管理率每提高10%
據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理事長王宇介紹,在我國,肝炎治療管理率每提高10%,每年將減少約4萬例肝癌發生。王宇建議建立政府主導的醫防結合機制,擴大感染者干預覆蓋率。將肝炎病毒篩查納入政府衛生工作重點;醫療機構擴大檢測,體檢機構鼓勵檢測;利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開展肝炎感染者管理;醫保部門給予門診檢查、治療支付補助;創新長效管理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書記劉中夫表示,目前我國消除丙肝危害行動提出的公共衛生干預模式是“醫防融合、四位一體”,疾控中心、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共同協作,完成患者從發現、轉介,一直到治愈的全過程干預。
預防乙肝母嬰傳播作為減少新發感染的有力措施,仍然是消除肝炎危害中的關鍵環節。國家衛健委婦幼司司長宋莉提出,在我國孕產婦乙肝檢測率接近100%的工作基礎上,要推動早孕期篩查,對病毒陽性孕婦建立重點管理,采取綜合措施,保護每一個新生兒不受感染,努力實現WHO提出的5歲以下兒童乙肝陽性率<0.1%的目標。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侯金林教授團隊開展的臨床干預實踐表明,通過有效全程、科學、規范治療可以大幅度降低母嬰傳播率。
建立乙肝全病程管理機制
我國乙肝病毒感染人口約8600萬人,疾病負擔重,積極擴大抗病毒治療意義重大。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介紹,目前抗病毒治療適應癥逐漸擴大,正在修訂、完善新版臨床防治指南。進一步擴大治療適應證有助于更多地降低肝硬化、肝癌發生。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調研員王旭丹介紹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情況。13年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經覆蓋所有鄉村、社區,是面向全人群的慢性病管理基本工作平臺。借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重點疾病防治,契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全民健康覆蓋的理念。
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張毓輝副主任表示,海南省在“2+3健康服務包”框架下,正在試點將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管理納入省級管理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常規工作,建立可持續醫防融合機制。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組織專家起草了《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為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診乙肝患者服務、管理,提供技術規范指導和支撐。同時,探索肝炎帶病保險,提供全病程健康管理服務的新模式。
國家癌癥中心趙方輝教授表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療和管理是肝癌的一級預防。在全國愛衛辦和健康城市推進辦指導下,國家癌癥中心與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共同促進肝癌防治納入健康城市試點工作,希望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把肝炎防治和肝癌防治有機結合起來,在健康城市建設的平臺上調動政府、社會和個人積極性,統籌各方面資源,推進肝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