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也是中秋節(jié)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在縣委組織部領(lǐng)導的帶領(lǐng)下,一個背著雙肩包、對駐村一無所知的青年來到一個陌生的村里——封丘縣城關(guān)鄉(xiāng)中孟村,并將在這里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這個青年就是民生銀行派駐封丘縣城關(guān)鄉(xiāng)中孟村的第一書記呂宏偉。
一、以村為家,真正“駐”下來
此時村委會大院剛剛蓋好不到一個月,白色墻壁上甚至還到處能看到細小的水珠,一張一米二的小床,一張油漆味撲鼻的簡易辦公桌,并且需要他自己想辦法解決溫飽問題,做飯、洗涮都集中在這一間側(cè)屋,這讓本來就潮濕的屋子返潮更嚴重,就這樣“寒酸”的駐村工作開始了。他雖然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生活還算習慣,自認為各種生活條件的艱苦也都能克服,但面對如此環(huán)境還是第一次。人常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卻說初生牛犢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面對民生銀行的囑托和群眾的期待,他選擇了堅持,這一堅持就是四年。
四年來,從剛駐村對農(nóng)村工作的一無所知,到慢慢的得心應手,從駐村初期的躊躇滿志到進入狀態(tài)后的辛勤工作,他深深體會到了基層工作的艱辛與不易,脫貧攻堅會有徹夜加班,會有埋頭填寫檔案資料,會有扯不清的家長里短,會有算不清的家庭收入,會有接二連三的工作會議,會有嚴寒酷暑的走訪排查,但是當他得到鄉(xiāng)親的一句稱贊一句感謝、目睹貧困家庭一步一步奔向小康,呂宏偉認為: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二、和貧困群眾成為“一家人”
聽民意才能解民憂、與群眾心貼心才能暖民心。了解村情、民情,挨門逐戶的走訪是快速了解情況、拉近鄉(xiāng)親距離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他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全村190戶,認真聽取百姓的心聲,對于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議,都一一記錄,為后面駐村幫扶工作提供了指導方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有困難或者小事需要幫忙的村民,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都盡量幫助村民解決。由于堅持五天四夜的駐村工作制度,吃住在村,每次見到村民他都主動笑臉相迎、主動問候,日積月累更是增加了百姓的親和感,這對日常工作開展幫助極大。
呂宏偉同志認為,第一書記不僅僅是一個稱謂,更是一種責任與使命,第一書記官小責任大,上承政府扶貧政策的落實,下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愿望的實現(xiàn),一定要俯下身、沉下心,他始終沒有忘記民生銀行和上級黨委的重托,堅持用真情打動群眾,用發(fā)展造福百姓,奮發(fā)努力、盡職盡責。
三、不遺余力為民解憂
駐村初期,在單位的支持下,中孟村成為全鄉(xiāng)第一個安裝太陽能路燈的村莊,解決了村民安全出行的迫切需求,保障了村民夜間出行安全,也照亮了群眾的的心;為解決村民反映強烈的污水排放問題,他在縣里鄉(xiāng)里兩頭跑,申請項目資金新修了下水道;為進一步改善人居環(huán)境,扭轉(zhuǎn)村內(nèi)臟亂差的舊面貌,村內(nèi)墊路肩、修路沿、栽樹種花、粉刷文化墻;為了給村里增加了集體經(jīng)濟收入,在村口建設了占地2000平米的扶貧車間,讓村民能夠在家門口就業(yè);鄭州分行在黨建結(jié)對幫扶中孟村前后捐助幫扶資金30余萬元,數(shù)次到中孟村開展活動,促進了中孟村更好的發(fā)展;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修文化廣場、搭戲臺,他在村內(nèi)組織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評選、重陽節(jié)愛老敬老等活動,在村內(nèi)樹立了良好的風尚,為脫貧攻堅、村內(nèi)和諧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020年春節(jié),新冠病毒肆虐,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工作再添新難。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當前,他義無反顧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始終牢記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擔當和使命落實在防控工作上,主動擔當,沖鋒在前。在防控物資最吃緊的時候,通過各種渠道多方籌措為中孟村購置口罩、消毒液、消毒車等疫情防控物資,慰問卡點值班人員,凝心聚力;通過廣播和微信群等方式在村內(nèi)廣泛宣傳,加強個人、家庭防疫,開展返鄉(xiāng)人員排查登記,建立排查工作臺帳。在對村口進行24小時看守值班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先鋒帶頭作用,主動參與帶頭值班,對進出村的人進行測量體溫、消毒登記。
星光不問追夢人,時代不負奮斗者,作為脫貧攻堅路上的民生青年,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追求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以堅定的信心和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