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西藏拉薩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到2019年底,西藏74個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經第三方評估,群眾滿意度達99%以上,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據介紹,西藏把發展產業作為長期穩定脫貧的治本之措,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398.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984個,帶動23.8萬貧困人口脫貧,受益群眾超過84萬。把易地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之舉,2016年以來建設96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點),26.6萬人搬遷入住,并配套發展與搬遷戶相適應的扶貧產業。把所有貧困人口納入醫療保障范圍,1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農村低保、分散和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至年人均4713元、7070元、13213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西藏公路總里程數突破10萬公里,696個鄉鎮和5457個行政村通公路;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581處,200多萬農牧民群眾受益,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5433個村(居)通光纖寬帶,4G網絡覆蓋村居5393個;改造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危房4.36萬戶,實現了全區貧困群眾危房“零存量”。
這幾年為了啃下脫貧攻堅最后一塊硬骨頭,西藏很多地方成立了扶貧助殘公司,在山南市扎囊縣,聾啞人扎西達娃20多年來終于覺得自己不是那么“一無是處”,通過免費培訓,他已經成為一名嫻熟的縫紉工,每月4000元的薪水為家里增加了不菲的收入,由家里負擔變成了頂梁柱。兩年前從那曲市尼瑪縣榮馬鄉高海拔易地搬遷至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鄉的索朗普布正在江蘇讀大三,他回憶說:“之前在拉薩上高中,起早貪黑地趕路,又是走路、又是摩托車、又是客車,3天才能到家,太遠了一年只能回家兩次,現在我弟弟在堆龍德慶區上初中十多分鐘就能到家,妹妹就在村子里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