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近兩日,又有兩只醫藥大健康領域的基金完成募集,分別是亦莊醫藥基金2.3億元和星辰康健基金3.75億元。不僅如此,高瓴資本近日又在醫藥健康領域出手,擬出資10億元參與凱萊英定增,較以往投資醫藥標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頭部機構加注醫療推動越來越多資本簇擁的同時,市場也在擔心目前醫療投資已處于賽道擁擠態勢,部分技術應用場景缺乏商業開拓能力,使得有的機構開始進行反向操作,等待投資狂熱退潮之后再伺機而動。
上市公司充當重要角色
10月13日,北京亦莊醫藥中小企業發展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完成募集。Wind統計顯示,該基金募資規模2.3億元人民幣,由北京屹唐賽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根據描述,該基金是由賽升藥業聯合北京屹唐賽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亦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共同發起設立的,而賽升藥業正是上市公司中積極拓展醫藥投資的典型代表之一。該基金的主要投資領域中,醫藥中小發展基金擬主要投資于生物醫藥領域,包括生物技術創新藥、高端化學創新藥、生物醫學材料等。這與賽升藥業此前稱要整合公司相關產業、上下游企業,加強對上述領域的研發和市場控制能力相呼應。
可見,上市公司已經在熱門賽道的投資中充當重要角色,背后連帶著的依然是康健產業的未來紅利。就在前一天,長沙星辰康健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也完成了基金的募集,同為中資基金,其規模為3.75億元人民幣。
有分析指出,從目前A股上市公司結構來看,僅創業板中就有近70家醫藥生產研發的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2萬億元,占創業板總市值接近15%,是創業板的第一大市值產業。根據此前媒體報道,深交所創業板將放寬上市財務指標,允許最近一期末存在未彌補虧損,一年后將允許虧損醫療健康企業上市。這就從上市預期上為投資人特別是中后期投資者增強了信心,至少從推行注冊制鼓勵企業上市、增加上市公司增量的角度來看,核心優勢產業的資源聚集能夠為該領域的投資帶來更多安全邊際。
業內開始擔心賽道擁擠
如果說占位醫藥大健康賽道是個趨勢,那勢必將引領更多資本抱團。至少從目前態勢來看,頭部機構已在不斷加倉。
10月12日,高瓴資本再次出手醫藥投資,獲配凱萊英定增440.53萬股,獲配金額10億元,鎖定期6個月。
過去15年,高瓴資本連續命中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和君實生物,不僅成為投資界佳話,也為國內的創新藥研發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2019年,高瓴資本還投資了藥明康德、泰格醫藥、方達控股。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坦言,高瓴堅定地重倉大健康、大醫療,在這個行業已經投資了1200億元人民幣。
在頭部企業的帶動下,國內創投領域的醫藥投資熱度不減,今年8月,根據投中數據統計,醫療健康領域交易數量雖然同比減少34%,但依舊是VC/PE投資熱點,交易活躍度蟬聯首位;交易規模大漲89%,單筆交易均值猛增188%。
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賽道擁擠問題,認為流于表面的部分技術攻關或許并沒有商業化開拓的能力,至少從時間周期的維度看,現在絕不是投資收獲季。澳銀資本董事長熊鋼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醫療健康的投資在10年前或許是黃金期,但現在并非如此。
“投的錢越來越多,估值越來越高,企業盈利跟不上,到后來沒有機構敢投了,很多企業面臨這樣的困境,也體現出項目本身的不成熟性。”熊鋼表示,這里提到的不成熟不是因為技術不成熟,而是行業應用沒到位。在他看來,業績表現足以反映商業有沒有到位,如果市場接受程度很低,賣家太多,買家太少,就可能變成一地雞毛的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