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5個地區之一,這里南枕“萬山之祖”昆侖山;北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從洛浦、策勒、于田到墨玉、皮山,在和田地區的5個縣,一座座車間拔地而起,興旺的工業園區在南疆蓬勃發展;一幢幢大棚現身戈壁,農牧民的小經濟,在這里發展成大產業。
2014—2019年,僅南疆四地州累計實現251.6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9.1%下降至2019年的2.21%,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邁出了堅實步伐,為決戰決勝、全面收官打下了堅實基礎。
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就業
墨玉縣村民古麗拜合熱木·卡迪爾回想起拿到第一筆工資的場景,心情依然很激動。“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自己賺到錢,能養活自己了。”有了工資,她順利擺脫了貧困戶的身份。
古麗拜合熱木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集孵化養殖、屠宰加工、檢驗檢測為一體的大型企業。該公司負責人畢志峰介紹,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企業共帶動3064戶貧困戶就業。“貧困戶來我們這培訓后,既能上班,又可以把知識應用到家庭養殖上,獲得雙份收入。”畢志峰說。
依托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產業成了和田地區脫貧攻堅戰的戰略方針。
先進技術助力產業蓬勃發展
產業發展,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在洛浦縣,大數據在西域春乳液良種奶牛繁育養殖基地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公司負責人劉曉君告訴記者,基地里每一頭奶牛的情況都可以通過大數據系統進行查詢。“比如一頭牛連續幾天進食量過低或者吃的成分較為單一,系統就會自動將其送至隔離區,由獸醫查看是否生病;倘若活動量突然增加,就要考慮牛是否發情。”
“基地里的泌乳牛舍、擠奶廳都采用了智能化、自動化設備,保障企業利潤的同時,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劉曉君說。
在墨玉縣樹上老菌有限公司的種植大棚中,香菇正在菌棒上茁壯生長。麥合皮熱提·巴克爾原來是返鄉的大學生,現在已經是該公司的一名高管了。她介紹,公司與新疆農業大學、河南省農科院等合作,將優質、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香菇引入南疆。
“這里晝夜溫差大,冬天又不太冷,香菇四季都能出。”麥合皮熱提說,“我們的目標是建成一家高科技、工廠化、現代化農業循環產業鏈企業,能夠有效地帶動家鄉人民徹底擺脫貧困。”
如今的和田,曾經土里刨食的農民,正成長為產業工人,越來越多的工廠、企業就開在家門口,從就業到脫貧,南疆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