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群女漢子”。
“女漢子多了,你們有什么特別?”
“前些年,我們能背著有自己體重一半的醫療儀器上海拔4000米的山區給老鄉中的慢病患者做入戶隨訪體檢?!?/p>
“以前下鄉的時候越野車陷入泥潭里,我們手推肩扛,一起使勁,把車從泥潭中開出來,我們不比男人差!”
這是發生在記者跟隨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黎明鄉黎明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進立左村入戶隨訪途中的一次對話。
鄉村醫生入戶隨訪
“健康奔小康”全國媒體健康扶貧云南行活動的采訪團跟著黎明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跨過了兩個月前被泥石流沖毀后臨時搭建的木橋,一路上山。作為健康扶貧第一線的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和繼珍和同行的幾位女同事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在履約服務中能夠獨當一面的過往。
像黎明鄉這樣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在云南還有很多,當地很多團隊以女醫生居多。云南是多山、多民族聚居的邊疆省份,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在脫貧攻堅開展之前,很多老鄉都住在不通車路的高山峽谷,看病就醫成為了大難題。自健康扶貧開展以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沖鋒在前,她們騎摩托、開越野車、步行,翻山越嶺克服重重障礙,進村入戶開展精準識別、健康體檢等工作。成為了云南健康扶貧路上的不可或缺的政策宣傳員和貧困群眾健康的“守門人”。
鄉村醫生入戶隨訪
“女漢子”不顧艱險,只為“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
麗江老君山以豐富的高山植被、奇異的丹霞地貌組合成了綺麗靈秀的獨特風光。然而山背面的黎明鄉黎明村一到雨季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災害頻發,在2019年村組水泥路修通前,一度是個出行難的窮地方。
出行難意味著就醫難。當地共有1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478人貧困群眾。為解決當地群眾看病就醫難問題,黎明鄉衛生院家庭醫生團隊從2017年起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每年4次以上集中與入戶結合的隨訪,每年一次大型體檢。
時間緊任務重,還有很多住在高海拔地區的高血壓和糖尿病貧困戶,他們就只能入戶隨訪。往往,一趟上山隨訪6、7戶人家,下山時天就全黑了。
由于也沒有適合的易地搬遷安置條件,當地群眾很多還是散居在山上。和繼珍告訴記者,由于雨季當地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災害頻發,自己有時候也擔心安全問題,長期照顧不了家庭也怕和孩子家人越來越疏離。但是如果自己不上山入戶,不救治這些山區貧困群眾,生病會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八员仨毶仙剑 焙屠^珍說。
隨行的還有黎明鄉衛生院院長王麗榮,他告訴記者,在當地的家庭分工里,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內。但衛生院的幾個女同志都是丈夫管著家,“有時候忙起來,10天半月才能跟老公和娃娃見上一面”。即便這樣,很多家庭醫生、鄉村醫生也會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
“現在條件好很多了,村組道路修到了家門口。我們還能開車上山給老鄉體檢?!蓖觖悩s說,黎明鄉衛生院結合鄉、村兩級醫護人員配備情況,重新調整充實了7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通過集中培訓,明確簽約服務細節;通過劃片包干,明確服務片區,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重點,建立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三融合”的服務機制,實行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
隨著脫貧攻堅向縱深推進,云南省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做到為常住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其中患有原發性高血壓、2型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肺結核等4種慢性疾病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做到“應簽盡簽”。截至今年8月,履約服務率已經達到99%以上,并持續推進“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
鄉村醫生入戶隨訪
他們是醫生也是宣傳員,不僅治病還為百姓“治心”
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的重點人群是包括貧困人口、孕產婦、0-6歲兒童、老年人、慢病患者、殘疾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根據要求,要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嚴格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技術規范,提供健康知識和扶貧政策宣傳、發現病情變化轉診建議等服務。
這次上山主要是對蜂鐵燕和和軍兩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入戶隨訪和送藥。
25歲的蜂鐵燕是個傈僳族女孩,幾年前被發現患有先心病。“之前不想醫,因為沒錢治,怕醫不好。家庭醫生來家里給我家講解健康扶貧政策,來了很多次,不停地鼓勵我?!?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反復宣講健康扶貧政策下,打消了疑慮的蜂鐵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下山治病。結果,她不僅治好了病還享受了健康扶貧的減免政策,“手術國家給報銷了90%住院費,剩下的家里自己才掏了3000多元。”
黎明村家庭醫生團隊對她在術后展開了簽約服務管理,“家庭醫生一年來家里5、6次,解決了手術后康復的后顧之憂,沒有剛查出先心病時那么大的壓力了?!狈滂F燕說,“我感謝家庭醫生團隊,因為有他們我才能恢復得那么好,因為有他們的鼓勵我才能過得越來越好?!?/p>
同樣,迪慶藏族自治州小中甸鄉向卡村的張紅梅也是在當地村醫的鼓勵下,前些年才鼓起勇氣做了乳腺手術。她告訴記者,今年家庭醫生團隊已經兩次進她家隨訪,以前看病買藥要去大理下關,現在處在恢復期的她只需要在家門口就能隨時觀察后期病情。常去村衛生室量血壓的她與當地村醫關系都很親厚。
在本次走訪中,記者親眼見證,這些分布在云南各山區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對自己負責片區內家家戶戶的情況如數家珍,他們一戶一戶地宣講健康扶貧政策、一家一家地做體檢,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打消了貧困群眾看病就醫的疑慮和顧慮,真正意義上打通了群眾看病就醫“最后一公里”。
鄉村醫生入戶隨訪
“大醫生”留在家鄉做鄉親們的健康“守門人”
黎明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中唯一的男醫生叫吳向成。他是當地人,由于經常獲得當地表彰,他被團隊的女同事稱為“吳大醫生”。已經工作7年的吳向成曾經考上寧蒗縣的全科醫生特設崗位,根據政策,工作5年并考取醫師資格證即可獲得鄉鎮衛生院編制。經過內心的艱難抉擇,吳向成最終放棄了這次寶貴的入編機會,選擇繼續留在家鄉為鄉親服務。“以往家鄉人民健康意識不夠,往往是小病熬成了大病。”看到自己的努力收獲了回報,吳向成很是高興,“現在自己的鄉親慢慢地從意識淡薄到重視身體健康,看病也更加方便,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金錢、最科學的方法就能治好常見病。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值得的!”
跟吳向成一樣留在家鄉的還有迪慶藏族自治州虎跳峽鎮寶山村的鄉村醫生馬秀芳,她和搭檔服務著728戶2966人,這當中95%以上都是彝族群眾。右耳聽不到聲音的馬秀芳利用自己當地人的身份和語言優勢服務鄉親已經10年。“可能今后一輩子都會留在村里,給大家看病,這是我的家鄉,跟鄉親們的感情都非常好?!?/p>
對家鄉有感情是馬秀芳留在當地當村里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是她親眼所見的家鄉百姓健康意識的改變提升?!敖】捣鲐氶_展以來,我們不停地朝老鄉們宣傳健康扶貧政策,宣講健康知識,慢慢地變被動為主動,現在家家戶戶不僅養成了很好的衛生習慣,還會主動打電話給我們咨詢疫苗接種、慢病管理方面的問題?!蹦壳?,馬秀芳和她的家庭醫生團隊每年平均為280人次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寶山村兒童預防接種率達到90%以上,建證建卡率100%,無一兒童漏卡。這些轉變,讓馬秀芳很有成就感。
鄉村醫生入戶隨訪
隨著健康扶貧工作的不斷開展,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逐漸壯大,拴心留人政策得到不斷完善,推動更多優秀人才向基層流動,全省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數量穩步增長。抓人才就是抓發展,云南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自2017年9月云南省出臺《云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到如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基層“看得好病”也在慢慢實現。
記者手記:2020年9月15日晚21:35,記者隨黎明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下山時,天已黑透,大家打開手機電筒再次過橋。山路難行,有多少個夜晚,這些家庭醫生、鄉村醫生也是這樣摸黑下山回家,或者摸黑上山出急診。云南山區貧困群眾從“不敢看病”、“看不起病”到“看得上病”、再到健康素養極大提升,都離不開這一個個背著竹簍、背著儀器上山下山的背影。實現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前提是“沒有一個貧困群眾因病掉隊”,他們是腳踏實地的踐行者。
記者 秦黛玥 趙維 彭薇 黃磨西 郭麗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