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多月來,A股市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前期強勢的消費、醫藥、科技板塊震蕩下行;另一方面,順周期板塊出現估值修復行情。一漲一跌之間,引發了市場對風格切換的熱議。
即將進入四季度,如何看待接下來的A股投資機會?影響市場的宏觀環境未來將如何演繹?消費、醫藥、科技、周期各板塊存在哪些投資機會?記者日前獨家采訪了三位公募基金研究部的研究大咖,他們是博時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金晟哲、大成基金研究部總監石國武和安信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陳鵬。
看好內需投資機會
問:對于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你是如何理解的?如何看待其中蘊藏的投資機遇?
金晟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充分發揮內需優勢,把一切潛力挖掘出來,實現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目前來看,比較清楚的著力方向包括消費升級、制造業升級等。
石國武:“雙循環”將是未來中長期經濟政策的總體指導思想。總的來看,一方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凸顯出內需的重要性。為此,需要從激發消費升級和產業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這兩大維度尋找投資機會,把握內需驅動力強、特別是長錢資金長期重倉的優質核心資產。另一方面,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下,要把握具有中國比較優勢、全球競爭力的周期制造類核心資產,如有色、化工、汽車、機械等價值龍頭股;把握成長周期股,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汽車和新軍工等方向的成長龍頭股。此外,適逢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應重點關注消費電子、半導體、5G、工業互聯網等板塊。
陳鵬:我傾向于從長期視角尋找機會,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是大趨勢,這也是成長股的歷史性機遇。因此,消費、醫藥、科技三大領域能夠誕生長期牛股。
問:請談談A股市場面臨的基本面情況。
金晟哲:在經濟穩步復蘇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逐步進入考驗自身的階段,即考驗上市公司是否具備盈利增長能力。
當前利率水平處于見底并逐漸上行的階段,A股估值進一步擴張的概率比較低。因此,很多遠期定價的資產,到這個位置可能會產生一些波動,其核心還是要看誰的盈利增長更確定、更能快速消化估值壓力。
石國武:全球宏觀經濟出現了底部回升的態勢,疊加前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加持,景氣回升趨勢非常明顯。因此,資本市場的表現會更為穩健,投資應該聚焦于微觀企業經營的質量和成果。
陳鵬:外圍因素方面,美股調整、全球利率水平上升等風險,不會對A股市場帶來較大的影響。整體來看,不少公司的未來預期估值較為合理,沒有出現明顯高估的風險。但從價值投資的理念出發,股票市場最大風險是股價的過度上漲。風險是漲出來的,而機會是跌出來的。
當前行業間估值及估值分位數的分化較大。醫藥、食品飲料、科技行業的部分公司估值基本上處于歷史前20%分位,而金融、地產、采掘、建筑等傳統周期行業公司此前表現一般,估值基本上處于歷史后20%分位。
當前市場風格與基本面匹配
問:消費、醫藥板塊前期漲幅很大,部分標的估值過高,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金晟哲:相對于周期和科技行業,消費、醫藥行業的特點是未來成長路徑和公司競爭點更加確定。做這類行業的投資,是給不變的東西定價,尋找有長期阿爾法收益的公司,但在投資過程中需要忍受宏觀經濟和市場風格變化帶來的貝塔波動。
從交易層面,主要是看標的的勝率、賠率。勝率是指對行業、公司的投資邏輯,其兌現的概率有多大;賠率,則是邏輯兌現之后有多大成長空間。
消費醫藥的主要賽道符合中國經濟的轉型方向,屬于高勝率資產,要在里面尋找賠率更高的標的。與此同時,要密切關注是否會在某個階段出現利率變化,從而影響勝率的變化,導致投資天平向低估值的方向傾斜。
石國武:目前的市場風格與宏觀經濟大背景是匹配的,大量資金追逐一部分資產,導致風格趨勢被過度強化。同時,賺錢效應帶來的金融市場正反饋機制,導致結構進一步分化。這種現象在資本市場上并非新鮮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流動性出現邊際變化,市場風格會出現一定的調整。
基于上述判斷,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對企業長期價值的判斷,對于單純賽道類的投資要保持謹慎。二是對所投資品種的流動性要保持關注。
陳鵬:我關注消費、醫藥相對多一點。當前結構分化明顯,在選擇標的時需要具體分析。
三大邏輯精選科技股
問:科技行業估值較高,同時受外圍因素的影響較大,請問細分領域存在哪些投資機會?
金晟哲:科技行業的范疇特別大,半導體、新能源車、消費電子、風電光伏等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存在較大差異。
消費電子行業發展到現在,擁有成熟的制造業商業模式,會保持線性增長。因此,其估值與盈利增速、行業景氣度相關。如果未來幾個季度景氣度提升,那么當前的勝率賠率組合是有吸引力的。
新能源車以及與新能源相關的風電光伏領域長期勝率比較好。在政策支持、進入平價周期的環境下,細分領域存在一些賠率不錯的標的。半導體行業采取非線性增長的商業模式,需要用遠期的市值來對當期做評估,目前其勝率和賠率具有不確定性,因此配置會謹慎一些。
石國武:進行科技股投資不可忽視三大邏輯,即產業空間、稀缺性和市場關注度。第一,市場空間是首要因素。如果賽道空間足夠大、增長足夠快,公司即使占據市場部分份額,也能夠支撐目前的市值。第二,具備稀缺性甚至是唯一性。憑借核心技術,科技企業未來就有機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第三,能夠成為市場和政策關注的焦點。
綜合來看,三類公司容易獲得廣泛認可,即財務指標優異,具有高成長、高研發特征的企業;分析師覆蓋和機構投資者重倉的企業;受到政策重視和支持的企業。
陳鵬:我偏好投資成長性相對較高的公司。在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的大趨勢下,科技行業優質資產的長期布局機會已經出現。此番階段性調整已擠出部分估值泡沫,具備高成長潛力的品種依然值得期待。
周期白馬股勝率會更高
問:當前周期行業呈現出哪些特征?與過去相比,當前投資周期行業有何不同之處?
金晟哲:過去的周期投資主要是抓行業供需的波動,做波段。由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周期行業現在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一是行業的進入門檻越來越高,競爭格局更加有序。二是同質性企業的差異越來越大,體現為成本曲線越來越陡峭,以及頭部企業盈利從底部抬升。
在上述背景下,周期股投資已從傳統的抓波段轉為抓龍頭。龍頭企業在經濟調整時仍會有不錯的盈利。這意味著,一旦周期向上,龍頭企業還能提供足夠的盈利和估值彈性。
石國武:目前周期行業的投資情緒有所上升。美元中期走弱,往往伴隨著新興市場走強和大宗商品上漲。中國經濟穩步復蘇勢頭有望延續,預計PPI見底,新一輪的主動補庫存有望開啟。
投資周期性行業,要看重背后結構性和趨勢性的機會。從結構性來看,周期性產業擴張潛力逐漸向行業頭部公司集中。在資本擴張過程中,頭部公司能夠獲取更大的市占率以及邊際更好的盈利空間,從而催生出強者愈強的核心資產。從趨勢性來看,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行業龍頭公司的地位更加穩固,有望成長為周期性行業的核心資產。
陳鵬:市場熱議經濟穩步復蘇背景下要不要考慮投資周期股,我覺得跟著市場風向去調整,出發點就不是做真正的價值投資,而是在做相對收益。同時,在投資領域,追求銳度和差異性偏離了投資的本質,會導致投資失敗。
不過,受益于經濟基本面回暖,當前周期龍頭股估值端有望實現均值回歸,不妨把握優質龍頭估值修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