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金財(002657.SZ)在路演中表示,公司一直以來高度關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并在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等領域進行積極研究。目前,公司已經取得了多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公司正在金融、政務監管、民生三大領域進行區塊鏈應用的探索。同時,公司連續三年發布《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等。
不過,《中國經營報》記者在中科金財2019年報中看到,上述區塊鏈的探索和研究早已經在進行中。并且,此次路演中所述的進展與2019年報中所述完全一致。這是否意味著,2020年以來,公司的區塊鏈探索并不順利,且未有新進展?對此,記者向中科金財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區塊鏈項目未見進展
中科金財在公司官網上介紹自身區塊鏈項目時表示,中科金財區塊鏈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區塊鏈基礎平臺及應用開發服務降低客戶使用區塊鏈的技術門檻,為客戶提供區塊鏈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業務軟件開發等全流程服務。通過不斷的突破創新,累積了大量的區塊鏈核心技術,并與多領域的重要龍頭合作伙伴攜手共建“區塊鏈平臺+金融/監管/民生領域”的區塊鏈生態系統。
記者通過公開信息查詢了解到,中科金財僅有一個實際應用中的區塊鏈項目,即首都機場集團“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旅客身份認證研究服務”項目。其他的具體項目還有哪些,以及路演中提到的軟件著作權是否與區塊鏈相關,仍然待中科金財解答。
而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也不乏投資者向中科金財提問目前取得的區塊鏈專利、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等。公司對前者并未回復,對后者的提問則表示,公司區塊鏈產品已完成與華為TaiShan服務器、浪潮Power服務器的適配。中科金財區塊鏈綜合解決方案可應用在貿易金融、銀行函證、會計憑證等多個場景。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中科金財多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財報中提到區塊鏈,但似乎只是探索,并未有實際項目落地。在回復投資者時,也僅僅提到進行了服務其的適配,后續的具體應用并無介紹。
另外,中科金財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也不理想。根據其2020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5億元,同比下降31.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2615.4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7.23%;每股虧損0.08元。
營收構成方面,按行業劃分,中科金財的主營業務為金融、政府與公共事業、企業,報告期內營收分別為1.32億元、1.25億元、1.68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31.00%、29.42%、39.58%,毛利率分別為28.66%、13.69%、14.29%,其中,金融業務的營收規模同比下降40.18%。按產品劃分,金融科技綜合服務營收為1.4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7.71%,毛利率為27.30%。數據中心綜合服務營收為2.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1.41%,毛利率為14.71%。
公司的金融業務為何出現大幅下降?中科金財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受疫情影響,公司業務的實施、交付、驗收等延緩所致。那么,產品中的金融科技綜合服務中是否包括了區塊鏈項目,預計在今年區塊鏈能為公司帶來多少盈利?對此中科金財并未回應。
技術落地“內憂外患”
不過,金融、政務監管、民生的三大領域一直是業內認為適合區塊鏈技術落地的場景。中科金財缺始終未能有應用落地,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對此,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區塊鏈技術實驗室主任劉峰向記者表示,金融、政務監管、民生領域被認為適合區塊鏈落地的場景主要有三個因素:其一,區塊鏈技術源自于比特幣,即最早是從金融領域來的,因此天生帶上了金融的屬性;其二,其公開透明全程可追溯的特性,適合作為自組織管理和數據監管工具;其三,民生領域是受到所有人關注的領域,也適合政府來主導,因此對新技術寄予希望。
劉峰進一步表示,如今上述場景落地難一方面存有外在的因素,比如市場培育不足、政策法規還未跟進等,但另一方面,最關鍵的還在于技術本身還不夠成熟、完善,使用成本相對較高等因素。
對此,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研究者楊俊認為,目前不少金融機構的區塊鏈技術致力于加強風控、提升效率等方面。但從行業層面上,想要通過區塊鏈在金融的核心領域進行應用,一方面由于強監管領域的政策尚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多個機構,適用于聯盟鏈的形式,這就對每個上鏈的單位提出技術、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不少企業都在宣傳自身的區塊鏈技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的方法,實際究竟投入了多少、做出了多少成果,都很難判斷。
不過,目前也不乏有落地區塊鏈項目的企業,他們是如何應對上述難點的?其應對方法是否可復制?劉峰表示,目前落地項目的企業一般是阿里、騰訊這樣的大企業,但大部分落地的項目往往是戰略規劃,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產生較大的收益,甚至一部分企業在不斷補貼成本來做戰略布局。因此,整個商業模式還未到廣泛復制的地步。
楊俊則認為,對于不同行業間的企業,區塊鏈所需要解決的痛點不同,應用方式自然也不同,故直接復制其他企業的應用方向并不可取;而同業間的企業則可以進行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我國的區塊鏈國家標準架構誕生,同時行業內各企業發布不同領域的區塊鏈標準,這是否會緩解落地難的現狀?對此,劉峰表示,目前很多科研機構都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國家標準,而很多區塊鏈公司則推出了自己的行業和團體標準。國際組織如IEEE也提供了自己的標準。但是這些標準仍然受限于現有的技術,而區塊鏈技術發展速度較快,很難說某種確切的標準能夠最終勝出。因此落地難度與否和標準的提出并沒有必然的關系,但是標準會引導部分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發展的方向。
楊俊則向記者表示,標準的制定將有利于技術的應用落地,比如跨鏈信息傳遞,以及鏈上各單位的信息、安全標準將提高項目的效率以及安全性。而從行業層面上來說,標準的制定也有引導的意義,使得企業更加明晰技術應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