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8日,瑞麗市沒有鳴放例行的“9·18”防空警報。
當日,在這座因新冠病毒入侵而處于“防疫戰時狀態”的云南邊陲小城,為了避免引起恐慌,政府決定取消這次警報鳴放。大街上只有單調的廣播聲在回蕩,發出諸如“家有一根蔥,就不要往外沖”之類的號召。9月14日22時封城后,這就成為瑞麗人最常聽到的聲音——居家隔離口號。
兩名攜帶新冠病毒的緬甸籍偷渡者,讓這里變得安靜且空曠。
偷渡者是9月3日進入瑞麗的。32歲的楊佐某帶著3個孩子、2個保姆,自緬甸南坎非法入境。6人住進瑞麗市楊佐某姐姐的家中。之后,楊去過菜市場、公園、健身房。直到9月10日,她自感嗅覺、味覺不敏感,去醫院做了核酸檢測。
一天之后,傳聞四起。9月12日,從楊前去就診的醫院傳出“1例疑似病例”的消息。當天,楊入住的小區封閉管理。政府暫時叫停了瑞麗市內所有的珠寶翡翠基地里的直播、交易等聚集性活動,商家們被要求接受核酸檢測,“陰性者方可入場”。
兩天之后,情況變了,即使是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也不允許商家入場。
直播被叫停,對于瑞麗而言并不是一件小事。這里擁有全中國最繁華的珠寶翡翠交易市場。官方數據顯示,瑞麗珠寶翡翠直播行業2019年交易額突破人民幣百億元,截至2020年5月,直播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
9月14日,政府發布了“瑞麗確診2例新冠肺炎”的消息。
瑞麗市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這塊土地東、西、南三面環緬,像榫頭一樣楔進緬甸國版圖的“卯”里。一位本地人形容:“緬甸打仗,子彈打到周邊寨子里的(中國)村民家,是見怪不怪的事情。”
這里的邊境線長達169.8公里,很多村寨一半屬于中國,一半屬于緬甸。這種現象在當地被稱為“一寨兩國”,邊民跨國而居,“一不小心就入境了”。當比SARS還要兇猛的傳染病襲來時,想要人為在邊境線上拉起“隔離帶”,并不現實。
8月19日后,緬甸暴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根據緬甸衛生和體育部數據,3月23日該國首次發現2例確診病例,到8月19日,累計確診40例。之后卻以平均每天174例的速度猛增,截至9月21日8時,累計報告5805例。
在緬甸,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為若開邦、仰光省。疫情有從緬甸西南往緬北擴散趨勢。目前,緬北地區與中國接壤的撣邦、克欽邦疫情較弱,但也在增強。
瑞麗市公安局副局長尚正海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瑞麗面臨最大的壓力就是疫情從邊境陸路、水路輸入,如果處置不當,將給全省、全國帶來疫情擴散的風險。”
這次偷渡的6人常住緬甸曼德勒省,他們8月31日離開當天,該省僅6例確診病例。他們9月3日抵達瑞麗時,曼德勒增至10例。等到瑞麗宣布6人中2人確診并決定封城時,曼德勒已增至102例。9月18日,曼德勒確診病例數已達140例。據《緬甸時報》報道,曼德勒中心醫院已感受到住院壓力,政府正在準備一個擁有300張床位的醫療中心,以應對持續增加的感染病例。
在瑞麗封城之前,緬甸疫情的蔓延已讓中國邊境地區感到防疫的壓力。云南自2月20日以來新增病例34例,以境外輸入為主。瑞麗對非法渡口進行了取締關停,組建水上巡邏隊試圖斬斷水路偷渡通道,并發動公眾舉報偷渡者。但這些都沒能攔下6位“漏網之魚”。
事后,瑞麗市將抵邊封控點從230個增至502個,警察牽著警犬在邊境線上日夜巡防,抵邊村寨24小時封閉管理。官方分析今年以來的偷渡案件發現,大部分偷渡者從陸路接壤便道、小道偷渡。
9月14日,瑞麗市政府宣布對城區全員開展核酸檢測,費用由政府承擔,并規定當日22時后,任何人無特殊情況不得進出瑞麗市城區,時間暫定一周。全市城區人員居家隔離。
“封得太突然了。”消息宣布時,很多瑞麗人已經入睡,第二天醒來準備送孩子上學才知道封城了。很多人還生氣,“兩個偷渡者封了一座城”。
9月14日晚,德宏州的出租車司機楊本樹,從芒市的機場送旅客前往瑞麗,送到之后自己卻被困在當地,他只好找個80元一晚的小賓館暫住。有的在封城之前剛從瑞麗離開的生意人,則被目的地要求隔離觀察。
9月15日早晨,當地許多超市門口停滿了電動車。居民開始囤貨——雞蛋、掛面、火腿腸、大蔥、醬油、肉,泡面是最搶手的。而后新聞曝出有商家抬高肉價,但馬上被相關部門處理。
人們慢慢安下心來。
從9月15日早上去超市搶完雞肉,瑞麗市民徐丹丹就不再擔心這次封城會像當初武漢那樣緊張。生活、醫療物資都有保障,政府規定“每個家庭3天可申請一次出門采購生活用品”。市區超市、菜市場、藥店正常營業,醫院也并未因封城而影響其他病人的救治,手術照常進行。城區之外,村寨的百貨店也照常營業。
“不恐慌了,很安心。”徐丹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武漢封城時,瑞麗雖然相距甚遠,但也人心惶惶。“那時候為了搶口罩,跑了四五家藥店,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最后只買了4個”。
封城后的瑞麗人,不必擔心沒有口罩可用。蓮花清瘟膠囊堆在藥店門口的桌子上,但購買者不多。街道上幾乎沒什么人,除了偶爾出現的前往核酸檢測點的居民和緬甸籍外來務工者。就在整個瑞麗只有兩人確診時,擺著一張張空床鋪的方艙醫院已經建成。云南省委書記阮成發前去檢查時強調,“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兩個確診病例在定點醫院治療,病情好轉。與此同時,對偷渡者楊佐某等人依法追責的工作也在開展。
兩個病例,為云南的邊境疫情防控敲響了警鐘。9月14日,云南8個邊境州(市)、25個邊境縣(市)進入了防疫戰時狀態。9月19日,云南宣布全省各級各地全面進入戰時狀態。
封城一周以來,瑞麗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數字并未增加,一直是2。核酸檢測“陰性”的結果與日俱增,最終停留在287354。
3天內,完成28萬余人的核酸檢測并不容易。鄰近地區相繼派出1000余人支援瑞麗市核酸檢測工作。
瑞麗的社區工作者郭娟沒想到這一切“會發生在自己的城市”。但她心里清楚,一旦發生,很多任務都壓在了像她一樣的基層工作者和醫護人員的身上。封城之后,她陷入了通宵達旦的忙碌,比春節疫情早期更緊張。“把孩子托付給老人,就去現場了”。
郭娟主要負責一個村寨的核酸檢測與偷渡者排查工作。醫生與物資到位時是9月15日凌晨,“到村寨里熬夜開始做,做到凌晨5點46分,沒有了物資,才停止。”郭娟記得,“我就睡了5個小時。”等到用于核酸檢測的物資送到,就又忙了起來。
在瑞麗本市醫護人員,和后續芒市、隴川、麗江等地醫護的支援下,他們熬了兩個通宵,大多數時候靠方便面果腹,做完村寨中1996人的核酸檢測。
“像我做的這個村寨是做了1996個人,起碼有1000人是緬籍。”郭娟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緬甸人同樣可以獲得免費的核酸檢測。緬籍務工者大多在村寨里面租房。大多數務工者都不是偷渡的,排查時找房東,有緬籍人員就一一登記,看通行證與“馬崩丁”(緬甸的身份證)。“就我們排查的情況來看,都是來瑞麗幾年以上的那種,長的十幾年,短的半年多。”郭娟說,“緬籍人員(工資)便宜,我們這邊做生意的喜歡找緬籍人員當小工。”
除了22萬余人的瑞麗人及國內外來流動人口,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有5萬多人緬籍流動人員在瑞麗經商、務工。在瑞麗市姐告邊貿區的一些街道上,緬甸人開的商鋪鱗次櫛比。
黑龍江人何強(化名)到瑞麗4年,在此做珠寶翡翠直播,經常可以見到緬甸人前來販賣翡翠原石。他告訴記者,在瑞麗餐館打工的服務員很多是緬甸姑娘。在與中國“一網之隔”的木姐,經常有緬甸人將竹竿伸到鐵絲網高處,向游客售賣貨物,甚至會偷偷翻越鐵絲網非法入境。
至于此次偷渡進入瑞麗的確診病例楊佐某,有人猜測她是“前來探親”,也有人猜測是“曼德勒疫情嚴重,來中國避難”。但官方并未公布她偷渡的原因。
如果僅從街景來看,瑞麗有點像封城時的武漢,路上經常只有外賣員、清潔工出沒。由于絕大多數市民無法外出,奶茶店店主沒時間閑聊,外賣員比平時更忙了,而緬甸籍清潔工推著垃圾車不停地尋找,也找不到垃圾可掃,他們這些天難得清閑。
一個不足30萬人口的邊境小城,學校停課、快遞停送、公交停運、商鋪停業、直播停播,許多流動在邊境線上的生意人因此受損。天一黑就擺滿石頭的珠寶城、往日熙熙攘攘的直播基地、夜晚門口停滿小吃車的弄莫湖公園,都空空蕩蕩。偶爾街道上有一家開著的蘭州拉面館,也用兩張桌子堵住店門,只許打包,不許堂食。
瑞麗原本并不是這個樣子。
這是中緬之間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它擁有中國唯一實行“境內關外”特殊模式管理的邊境貿易區——姐告。在姐告關口,經常出現“運進來熱帶水果,運出去摩托車”的忙碌場景。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閉之前,這里每天通關過境人次超過4.9萬。
近年來,瑞麗因“玉石直播”而聞名。在何強所在的直播基地,有600家直播企業,3500名主播,平日里每天5萬余人出入,中緬兩國的貨主摩肩接踵。而在姐告自貿區的玉城直播基地,有數據顯示,7月這里平均每日成交5萬單,帶來4.3億元的銷售額。
封城使這一切中止。原石進不來,珠寶出不去。28萬余人等待解封一刻的到來。何強開玩笑般地說:“(封城)正好給自己放個假。”而出租車司機楊本樹每天吃著泡面,刷著手機在小賓館等待著離開瑞麗。
在遙遠的河南,一個快到預產期的孕婦每天數著瑞麗封城的日子,盼望早日解封。原因無他:她的丈夫在瑞麗工作,她希望跟丈夫一起見證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9月21日晚,瑞麗封城第七日,德宏州委常委、瑞麗市委書記龔云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自2020年9月21日22時起,瑞麗市解除城區居家隔離。”
這個晚上,有人相聚一堂舉杯歡慶,有人在街頭熱切地告訴電話那頭的朋友 “瑞麗解封啦”。有賣翡翠的商人在店鋪里用冰淇淋“干杯”慶祝解封。許多市民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整個城市的夜空被四處綻放的煙花照亮。封城7日來的寧靜終于被打破了。多日以來滯留瑞麗的外地人來到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排隊等待離開。
“但是”在解封當晚的發布會上,龔云尊說:“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零陽性不等于零風險,全面做好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工作仍然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他還呼吁,各地不要對離開瑞麗的人員采取額外的限制措施——在經歷過封城的地方,這種情況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