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春寒料峭,還能采摘到原本在夏秋成熟的新鮮油菜、香菜等。在三友集團礦山公司生態治理后打造的溫室大棚里,各種錯季果蔬長勢良好,一派盎然景象。
三友礦山所在的古冶區,是有著100多年采礦歷史的老工礦區。煤炭、石灰石等的開采,在為經濟建設提供支撐的同時,也造成大量山體裸露,被當地人稱為“白茬山”。
三友礦山就是其中之一。從2005年開始,該公司就按照“誰開采、誰治理”的政策要求,克服露天石灰石礦山高陡邊坡、保水性差等困難,在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環保設施整治方面雙管齊下,累計投入3.6億元,對240萬平方米的礦山邊坡、廠區進行修復及綠化。
生態效益也催生了經濟效益。三友礦山作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實施建設了占地3800畝的礦山生態文旅公園項目,依山就勢打造了山體建設瀑布、人工湖等,噴播種子種出5萬平方米的“花海”,為人們提供休憩娛樂的場所。在此基礎上,三友礦山還種植經濟作物,已建成果蔬園90余畝,并在棗樹、桃樹等林下圈禽養殖。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坑荒山逐步恢復生機,變身“金山銀山”。(曉悅 張威)
【來源:唐山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