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發布文章,提示公眾科學認識刷酸美容。
文章表示,“刷酸治療”需在具有醫療資質的醫院或診所,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妝品。
據介紹,較高濃度的酸對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壞作用。隨著“酸”濃度的增加、停留時間的延長,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也隨之上升。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暫時性紅斑、腫脹、刺痛、灼熱等不適,術后可能出現結痂、色素沉著等。另外少見的有灼傷、糜爛、滲出、色素異常、反應性痤瘡、粟丘疹、毛細血管擴張、接觸性蕁麻疹、瘢痕等。
而在醫療機構進行“刷酸”治療時,專業人員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濃度和方案,并可科學觀察和判斷治療中的皮膚的反應進程,在必要時給予干預或適時終止,以盡量減少或減輕皮膚的不良反應。(記者 陶鳳 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