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經濟開局良好,整體處于穩定恢復階段。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各項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8.3%,較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較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投資、消費和出口也加速好轉,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服務業生產指數保持平穩,經濟穩定恢復態勢繼續鞏固。
開局總體良好 經濟穩定恢復態勢鞏固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表示,一季度,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我國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具體來看,一季度,我國GDP為24931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比2019年同期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與去年四季度相比增長0.6%。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1332億元,同比增長8.1%,拉動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2623億元,同比增長24.4%,拉動經濟增長8.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45355億元,同比增長15.6%,拉動經濟增長9.3個百分點。
生產持續恢復性增長,工業支撐作用明顯。分行業看,工業保持快速恢復態勢。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4%,拉動經濟增長7.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1%,兩年平均增長6.6%。受上年同期低基數影響較大的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7%,推動服務業穩步恢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4%,較1月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IMF在報告中稱,“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及時加大公共投資、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使中國經濟得以強勁復蘇。”
“預計二季度GDP約增長8.4%、全年增長8.9%左右,走勢前高后低。”在談到對年內GDP的預期時,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中國商報記者如是表示。
“復蘇動能的繼續分化,決定著經濟是向上還是向下。”民銀智庫宏觀分析師王靜文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預計二季度GDP環比加快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但展望下半年,同比和環比增速或將同步放緩。
三大需求恢復 消費拉動作用明顯提升
消費需求持續恢復。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3.4%,拉動GDP增長11.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GDP增長2.5個百分點,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王靜文分析稱,消費市場表現亮眼主要跟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帶來消費能力提升。3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5.3%;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3.7%,兩年平均增長7%,較去年四季度加快2.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消費環境改善帶來消費信心增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各類消費場所基本正常化運營,3月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1.6%,兩年平均增長0.9%,月度規模從2020年以來首次高于2019年同期。
“另從清明假期來看,旅游出游人數已恢復至疫前水平的94.5%,但旅游收入僅有56%左右,顯示消費仍有回升空間。”王靜文說。
同時,投資需求穩定增長。一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4.5%,拉動GDP增長4.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
“在天氣轉暖施工加快和地方項目申報完畢后,一季度基建投資修復速度明顯加快,是投資改善的主要貢獻力量。”伍超明認為,房地產投資增速大概率高位趨緩,貨幣環境趨緊和限制性政策強化,將制約房地產投資增速。不過租賃住房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將為房地產投資注入新動能,年內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望維持高位區間波動。
此外,凈出口需求有所改善。一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2.2%,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GDP增長1.4個百分點。以工業出口為例,“一季度,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0.4%,延續去年年底以來的較強帶動作用。從兩年平均看,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速達到8.2%。”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江源表示。
王靜文預計,總體來看,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將繼續推動服務業生產和社會消費品零售提升,專項債發行加快將支撐基建投資增速,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將會在調控政策引導下漸進下行,出口增速也會受到訂單分流影響繼續回落。
創新動能增強 市場活力潛力不斷釋放
一季度,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市場活力和潛力不斷釋放。
其中,企業訂單情況繼續向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下小微工業企業中,產品訂貨量高于或處于正常水平的企業分別占85.5%、71.5%,同比均大幅提高三成以上,比上年四季度也均有提升。”江源表示。
新動能保持快速增長。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1.2%和39.9%;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2.3%、9.7%。服務業重點領域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1至2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8.2%、37.5%和31.6%;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5.5%、15.2%和13.4%。
盡管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但經濟復蘇不均衡性亦十分明顯。對此,宏觀政策該如何發力?伍超明認為,一是要“不急轉彎”、穩健回歸常態,二是要精準發力強弱項、防風險。
具體來看,貨幣政策穩字當頭,結構性定向調控強化。流動性總量“不缺不溢”,2021年社融和M2增速將分別降至11%和9%左右,宏觀杠桿率平穩可期;金融地產“緊”、制造業“松”格局有望強化,金融對小微企業、科技、綠色領域的支持力度或進一步加強。
財政延續積極總基調,結構性特征明顯。財政擴張規模調降至7.22萬億元,擴張力度邊際放緩,但整體仍高于2019年水平;政策強調定向調控和精準調控,重點在于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記者 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