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全民狂歡的雙11了,最近哥半夜老聽到剁手的聲音。不知道兄弟你的錢包還好嗎?
錢哥商學院,從今兒起,培養(yǎng)兄弟們的
為了避免你們被坑,錢哥特意開辦
|
人啊,總喜歡貼“標簽”:屌絲、小鮮肉、多金大叔。同樣,錢也會被打上各種標簽:血汗錢、零花錢、買房錢等等。
心理賬戶。
不同標簽,賦予不同的價值,這就是
|
舉個栗子。張學友開演唱會,門票100。
你買了票,走到門口發(fā)現(xiàn),靠!路上丟了100。哎,今天有點水逆。
但如果你買了票,走到門口發(fā)現(xiàn),靠!票丟了。呃,你是不是要瘋了?
|
再舉個栗子。張學友開演唱會,門票100。
你花100買了一張,結(jié)果那天下大暴雨,你來不來聽?好吧,猶豫猶豫。
如果是朋友送了你一張票,結(jié)果那天下大暴雨,那你還愿意冒著雨來聽么?
|
咱從經(jīng)濟學上講,1塊錢=1塊錢,但為啥內(nèi)心感受不一樣呢?
因為存在著心理賬戶。
按價值重要程度排好序。所以同樣是錢,你的態(tài)度可能大不相同。
就好比你自己就是柜員,然后給自己開了好多賬戶,
|
各個賬戶都是獨立的,一般不會產(chǎn)生挪用的念頭。但怎么分賬戶,卻是你的小心臟說了算。
比如買衣服,男人覺得是消費支出,而女人覺得是生存支出;比如買煙,男人覺得是生存支出,女人會覺得是消費支出。是不是被哥說中了?
|
正常人不會拿自己辛苦賺取的10萬元去賭場,不過如果是撿來的10萬那就有可能了。
雖然同樣是資產(chǎn),但辛苦賺的錢通常都舍不得花,你傾向于把它存起來。而撿的錢,中的獎,但你心里覺得是“白得”的,很快就霍霍完了。
“心理賬戶”是怎么影響我們選擇的?
大錢小花,小錢大花
1
|
為什么呢?小錢花掉的可能性更大,但等到金額變大,你才意識到,哦,這錢賺得不容易,得合理安排。
所以如果真想孝順爸媽,千萬別在過年的時候一次性給一大筆錢,而是分成很多次,以小額的形式給,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會拿來用。
小處精明,大處浪費
2
|
你會只為省1塊跑對面,而筆記本電腦就算能省10塊也懶得動。因為你對筆記本開了小額賬戶所以敏感,而放在大額賬戶里就麻木了。
同樣是省錢,有時連隊都懶得排,而有時卻愿意跑很遠去買。結(jié)果小處摳摳省省了那么多回,也沒發(fā)現(xiàn)省下來錢。
滿減紅包,反而更燒錢
3
|
這里面套路深的啊,我跟你說了你都怕。
滿100減20=打8折。但說打8折,你會覺得自己掏了8成的錢。但是說滿減,就感覺自己賺了20。
電商還鼓勵在平臺上充值、綁定銀行卡,這樣買買買的時候不會心疼。但如果賬戶分開放,錢一旦遷移,你會意識到,哦又敗家了!搞不好就不買了。
店家套路深,心機操縱
4
|
有時候你會看到有些東西標的特別貴,欺負老子不懂行情么?!但最后你還是買了,為什么呢?
因為商家總是給你洗腦。你買的不是洗腳機,是對父母的孝心;你買的不是SUV,是成功的人生。
偷偷改變你對商品的認知,從理性的“物品賬戶”,轉(zhuǎn)移到你愿意為之掏錢的那個“感情賬戶”里去。
|
怎么才能克服心理賬戶的誤導?
答:對錢一視同仁!
所有到你錢包里的都是“收入”,別管他是撿的、掙的,還是拆遷賠的。花之前,先問問自己“如果這是辛苦錢,我會怎么做?”,要告訴自己,都是同樣購買力的錢,我不能區(qū)別對待。
要學會算賬和記賬,慢慢地消費就會越來越理性啦。
然后消費的時候要記下“支出”,除了關(guān)注優(yōu)惠比例,更要在乎絕對值。尤其是買大裝備、大物件的時候,稍微省一把比買菜吃飯省的多。
|
寫到這兒,也許有錢粉會問:既然心理賬戶小bitch這么作,為什么我們不干脆直接注銷呢?
錢哥只能說,這倒不失是個省錢的最好辦法。
但它只有一個困難,那就是:
你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