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報道
(記者 )7月1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了針對21款孕婦防輻射服裝開展的比較試驗結果:價格昂貴的銀纖維材料防輻射服裝與普通的金屬材質防輻射服裝相比,性能并無明顯差別,而服裝款式對防護效果的影響更大。中消協還指出,只有少數工作環境特殊的孕婦才可能需要穿防輻射服裝。
比試21款高中低檔樣品
現代人的工作、生活環境都普遍存在著電磁場。日常生活家電產品(手機、電腦、儀器儀表、微波爐、電磁爐等)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電磁輻射。由于大部分消費者對電磁輻射的危害抱著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使得孕婦防輻射服愈發受到公眾的關注,防輻射服行業得以迅猛發展。目前,我國已形成完整的孕婦防輻射服產業鏈,孕婦防輻射服產品已初步呈現出品牌化和規?;奶卣?,產品更新迭代頻繁。
面料是主宰防輻射服科技含量的關鍵要素,也是決定其產品價值、防護能力的直接因素。服裝的防輻射服面料由最初的銅鎳涂層材質,逐步發展到金屬纖維、銀纖維。一代銅鎳涂層材質防輻射服目前僅被允許在工業領域使用;二代金屬纖維防輻射服雖然具有透氣性、屏蔽效果較好等特點,但由于其金屬絲易折斷、不耐洗滌、舒適性差等問題,也逐漸被市場淘汰;三代銀纖維防輻射服舒適度高、韌性更強,具有較好的防輻射以及耐洗性能,成為了時下相對主流的孕婦防輻射服產品。
2016年1-5月,中消協對實體店和互聯網銷售的防輻射服開展了比較試驗,分析了目前市場上不同價位、不同款式、不同材質的孕婦防輻射服對生活及工作場所中可能存在的各頻率電磁波的屏蔽效果,并對比樣品單次洗滌后電磁波屏蔽效果的變化。
比較試驗樣品是消協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在北京市實體店(大型商場)和互聯網銷售渠道隨機購買。所購樣品主要涉及市場上主流的兩大類型材質,即銀纖維防輻射服和金屬纖維防輻射服。樣品總數為21款,涉及品牌11個,覆蓋目前市場上的主要品牌。
樣品價格涉及3個區間:400元/件以下10款,400-1000元/件8款,1000-1500元/件3款??钍桨R甲裙(無袖,肩部、背部覆蓋)、吊帶(無袖,背部覆蓋,肩部無覆蓋)、肚兜(無袖,背部、臀部無覆蓋),基本涵蓋了現有的孕婦防輻射服種類。同時,也購買了2款專用的勞動防護服裝,分別為防輻射大褂和防輻射工裝。
試驗項目完整全面
由于國家目前尚未出臺日常用防輻射服裝標準,故本次比較試驗參考GB/T 23463-2009《防護服裝 微波輻射防護服》標準搭建測試系統,實驗中選擇入射電磁場頻率分別為100-500MHz、500-1000MHz、2.45GHz,基本涵蓋了目前生活場所存在的主要的電磁波的頻率范圍。
據介紹,在上述國家標準中,測試位置包括頭部,胸部和下腹部,而由于樣品防輻射服、不包括頭部防護部分,因此本項目的測試過程中只檢測對腹部、胸部的屏蔽效能。
日常穿著的防輻射服免不了需要洗滌,因此本次比較試驗還測試比較了不同的洗滌方式可能造成屏蔽效果的變化。實驗中,所有防輻射服樣品都分別經歷機洗、手洗這兩種洗滌方式的單次洗滌。
三項比試結果
結果一
多數產品防護效果不錯
試驗結果顯示,防輻射服樣品對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工頻交變電場(50Hz)普遍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大部分樣品對2.45GHz電磁波具有較明顯的屏蔽效果;對于100MHz-2.45GHz范圍內的電磁波屏蔽效果則較低。
結果二
洗滌后也不影響防護性能
洗滌對服裝有較為復雜的作用。一方面,洗滌可能造成面料縮水,由此可能造成服裝對人體覆蓋面積的減小,但洗滌造成的面料縮水也有可能提高服裝內部纖維的密度,進一步提升面料的屏蔽能力。另一方面,過度的洗滌有可能會造成面料中銀離子的脫落,或金屬纖維的斷裂,造成面料屏蔽效能降低的現象。所以,不同的服裝在經過洗滌后,屏蔽效能的變化不盡相同。
整體上看,多數樣品手洗后的屏蔽效能高于機洗樣品,說明制造商對消費者給出的洗滌建議確實能夠在保證服裝防護能力的基礎上,實現對服裝的清潔作用。單次洗滌(機洗、手洗)并不會明顯降低電磁波的防護能力。
結果三
款式比面料影響更大
銀纖維雖然具有較好的舒適性,但與采用金屬纖維面料的服裝樣品相比,其屏蔽效能并沒有明顯的提升,不過因其面料含有銀離子,服裝價位相對較高。
通過比較結果可以看出,影響服裝防輻射屏蔽效能的主要因素是服裝款式。整體上看,服裝的開口(領口、袖口、下擺等)越小,長度越長,其屏蔽效能越好。專用的勞動防護服裝的領口、下擺、袖口、褲口都收口,大褂的衣長較長,因此對電磁波有較好的屏蔽效果。
肚兜對正面入射的電磁波的防護性能較好,但對背面入射的電磁波沒有任何效果,因此只適用于需要正面對電磁波輻射源的環境下穿用。較長的馬甲裙對腹部的防護較好,但現有的孕婦防輻射服產品,為了穿著方便,往往采用低領口,腋下開口過大的款式,且服裝的下擺往往較高,難以實現對胸部和下腹部的良好的防護。
消費提醒
●
特殊環境才需穿防護服
中消協表示,消費者應科學、理性面對電磁輻射。日常生活中,電腦、手機、微波爐、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以及電氣線路和通訊基站等都會產生一定的電磁輻射。目前,針對環境中電磁波已有相關安全標準進行規定和規范。GB 8702-2014《電磁環境控制限值》規范了人們經常居住和活動場所的環境電磁輻射,但不包括職業輻射和射頻、微波治療需要的輻射。因此,在一些特定區域,如計算機房、醫院、儀器儀表間等電子電路分布密集的場所,或經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測試證明環境中確有較高能量電磁波的,建議在必要時使用具有較好屏蔽效能的防護服產品進行適當防護。
電磁輻射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關鍵在于暴露的時間和強度,孕婦所接觸的電磁輻射主要來源于生活中常用的電視、電腦及手機及家用電器,國家對這些家電及通訊產品的電磁輻射都有嚴格的要求,合格產品對人體是安全的。如果是在特定的工作場所,例如存在較強電磁波輻射的工作場所,或經檢測證明環境中確有較高能量電磁波的場所,則應使用具有較好屏蔽效能的防護服產品。
任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