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沒有散戶”的營業部
與印象中券商營業部門店位于人流量較大的街區或者金融機構聚集的商務中心不同,經濟觀察報記者12日走訪的一家中小型券商營業部隱蔽得多。該營業部位于北京四環邊上一座辦公大廈高層的一間辦公室內,占地不到100平方米,只有三四名員工。接待記者的業務人員表示,這個營業部屬于C型營業部,開戶、投顧等業務都可以在他們門店辦理。不過,整個樓道冷冷清清,少有個人投資者來咨詢經紀業務。
這是一家今年開業半年左右的營業部,其負責人劉迪(化名)此前是一名私募基金經理,今年5月份開始接手管理這家營業部。劉迪把他之前在私募積累的一些機構客戶轉化為營業部的新客戶,而這座大廈正好離這些客戶很近。“選在辦公樓里,主要是因為租金低,比一樓門店三四十萬的租金便宜很多。”記者咨詢該大廈物業,租金大約為5元/平米/天,由此測算,該營業部的年租在18萬元以內。“算上工資和租金等,這家店的成本在80-100萬元左右,現在還是虧損經營,希望在今年底能夠實現收支平衡。”劉迪實現收支平衡的手段,是靠一些創新型業務。劉迪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輕型營業部,主要偏向三類業務——新三板、債券和私募,他主要偏私募。“今年拉了一位機構客戶開戶,目前在和另一個機構客戶談股權質押的項目,預計會有幾十萬的收入,希望今年能扭虧為盈。未來還會把機構客戶和公司資管部門對接上,向高凈值客戶發私募產品。”
與傳統營業部以傭金收入作為主要營收來源不同,劉迪手下幾乎沒有散戶,主要服務機構客戶和高凈值客戶。“要達到幾萬名客戶的規模,起碼也得有幾年的積累。很多新開的輕型營業部,都不是為散戶開的。現在和以前大家都把錢存在銀行的時代不同,高凈值客戶也在尋求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未來財富管理是一片藍海。為此各家券商都在跑馬圈地,雖然虧損,也要先把位置占著。”
速度與激情
劉迪的營業部并非個例。在Wind上查閱開店公告發現,今年有不少券商新開門店位于辦公大樓內,且多以C型營業部為主。當前各家券商全國營業部累積超過8000家,上半年的開店數已經超過去年總額的八成。今年來,宣布在全國增設營業網點的券商有國泰君安、廣州證券和興業證券等近20家券商。
國泰君安2月份宣布獲準設立62家證券營業部,網點遍布浙江、福建、河北、湖北等地區的多個二線城市,其中61家營業部信息系統建設模式均為C型。興業證券4月份獲準設立79家C型證券營業部,網點也多位于二三線城市。廣州證券6月份表示將新設93家C型證券營業部,集中于廣東、湖南、江蘇、四川等地。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券商新增營業部多達677家,平均每個省市增開21家。這些營業部多選在一線城市的近郊,且呈現向二三線城市擴張的態勢。
今年在北京亦莊新開網點的東吳證券,相關負責人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新增的營業部重點深入社區、鄉鎮、以及東吳證券尚未覆蓋的重點城市如天津、成都等等。同時,以輕型營業部為主,即面積100平米左右,人員配備2-3人左右。東吳證券今年的擴張動作頻繁,其分別于今年2月份、5月份、7月份發布設立3家、14家、6家證券營業部的公告。
從2012年開始,東吳證券營業部開始突飛猛進地增長,并迅速突破100家。2008年,東吳證券確定由一家地方券商發展為全國性券商的戰略,自此截至2012年開始每年約10家營業部的增長計劃。后來政策放松之后,東吳證券在其2016-2018年營業部發展計劃中提出“再設100家的目標”。
所謂政策放松,與中證協2012年出臺的《證券公司證券營業部信息技術指引》有關。該指引將證券營業部分為ABC三類。其中C型營業部不需要機房,也不提供現場交易服務,最低只需配備兩三名工作人員。自2013年,證監會出臺《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全面放開分支機構設立資格、地域和數量限制,各券商積極跑馬圈地、排陣布局,新設網點爆發式增長。
此前,各省對營業網點的設置有很多限制。每個省都有自己的證券業協會,由當地券商組成,該協會對本省各城市進行分析,飽和區內不能新增營業部。東吳證券上述負責人表示,當時蘇州除了新區,古城區和下轄多個城區都已經飽和,這對他們來說是當時開店最大的限制。“政策放松以后,各家券商都熱衷新增網點,成了指定動作,同行都在做,如果自己不做將陷入不利地位。而且很多證券公司網點對二三線城市還沒有全面覆蓋,在這些地方還是很有意義的。”國信證券廣東某營業部經理告訴記者,同業競爭比任何時候都激烈,線上線下都在競爭。各家公司都希望通過網點擴充份額,但是在他看來,效果并不明顯,份額擴充并不是單靠網點能夠解決的。
國信證券在半年報中提及,調整了營業網點的建設模式,增加小型化、低成本的新型營業部建設,通過在業務優勢地區及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二、三線城市設立新型營業部進一步整合資源。
除了跑馬圈地之外,營業部擴張再次上演“速度與激情”大戲的背后,也有一部分是去年瘋牛行情下擴張的結果。今年一部分新增網點是去年申請堆積下來的,北京某中型券商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一般上報證監局,審批也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加上內部的選址審核和裝修,也得好幾個月。“去年行情好,公司抓緊報了幾家營業部,走完證監局審批流程,然后門店裝修,裝修完牛市就跑了。北京一樓的門店房租怎么也得幾十萬,算上工資,一年成本百萬以上,現在開的店都得預虧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