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收費難題
在外界比較關注的收費問題上,正式稿與征求意見稿原則一致,即母基金投資的基金如果有內部基金,則母基金不收管理費、托管費,同時不收取子基金的申贖費和銷售服務費(有約定并記入基金財產的除外)。
在一些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的單項征收等嚴格限制,這意味著公募FOF問世之后不太可能發生類似基金公司式的野蠻成長,早期基金公司FOF產品更容易發展內部FOF。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從FOF投資標的所屬的公司來區分,公募FOF主要有三種:內部FOF、外部FOF、混合FOF。內部FOF就是成立基金去投資于自己公司旗下基金;外部是投資于別人家的基金;混合FOF,就是自己家的基金、別人家的基金都可以買的FOF。
“不同管理人的話,收費是應該的。”王群航稱,如果一個行業沒有收入的話,沒有公司愿意去做。“同一管理人、同一托管人、同一銷售渠道。有穿透的話,那就沒必要重復收費了。”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指數投資部總監對本報記者稱:“早在征求意見稿發出后,在一些行業交流會議上,大家談到FOF布局時都不知道怎么搞。畢竟作為一家資產管理機構,都以營利為目的,誰都不愿意放棄管理費。”
“社保基金認購費率都沒有打折。”上海一家中等基金公司投資總監也表示,正常情況下基金公司不可能為了FOF而取消管理費。
在這位投資總監看來,內部FOF似乎更容易實現。他稱:“反正是買自己公司旗下基金,可以輕易實現。同時FOF基金份額還能提升基金公司的整體規模,提高它在行業中的排名。有時候,基金公司真不是為了賺錢而發產品的。”
該投資總監進一步稱,外部FOF單項收費的話,應該是在買別人公司產品的時候,跟對方協商相關費用;或者通過第三方渠道去認購,接著進行管理費的返回;或者兩家基金公司協商,FOF互買均不收費。
然而,截至目前,對于外部FOF的收費模式,仍舊沒有行業共識。
本報記者另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目前多數基金公司還處于觀望期。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還沒申報產品,在一些細節問題還未清楚之前,公司更愿意等待第一批FOF落地后,看看具體是怎么操作,再及時跟進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