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持續地震蕩讓機構愈發熱衷網下打新股。但是縱然如今打新規則有變,打新市場依然面臨著僧多粥少的局面,打中新股幾乎板上定釘意味著盈利,但小概率如何破解呢?
于是,部分機構不惜鋌而走險,動用超額資金來申報新股,以求謀取更大的收益。根據兩家平面媒體的公開報道,包括公募財通基金在內的4家機構的旗下產品在新股申購中存在超額申報的現象。
就財通基金來說,涉嫌違規的4只基金分別是財通價值動量混合基金、財通成長優選混合基金、財通多策略精選混合基金以及財通多策略升級混合基金。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尚未查到財通基金就此事發表任何正式的書面聲明。
涉嫌違規事情的來龍去脈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32條的規定,基金資產參與股票發行申購,不得出現單只基金所申報的金額超過該基金的總資產,單只基金所申報的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擬發行股票公司本次發行股票的總量的情形。記者了解到,在實際的操作中,某些機構往往以遠超自身規模的資金參與新股申報以求獲配更多新股。
此次涉嫌違規事件的曝光源起于近期江蘇銀行的IPO。7月份,江蘇銀行發起了IPO的網下配售,最終共有2174個有效報價配售對象,這其中就包括了上述財通基金旗下的這四只產品。從公告來看,這四只基金均以6.27元的價格頂格申購了8.08億股,折合資金50.66億元,然而,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這4只基金的總資產規模均未達到50.66億元。
其中,財通價值動量、財通成長優選、財通多策略精選、財通多策略升級規模分別為8.89億元、9.31億元、28.12億元、47.76億元。且從上述基金新近發布的多份相關公告中可以查到,這幾只基金的總資產規?;緵]有變化,并無巨額增長。
有相關人士指出,由于江蘇銀行是在8月份IPO上市,是否存在2個月時間基金出現大規模流入并不好說,但這一情況或許也只適合個別基金,一些基金三季度以來出現資金流入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這些基金規模變化不大,就面臨違規打新的風險了。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源于合規的要求,在打新時大部分基金都會按照總資產的紅線來進行申報,而在江蘇銀行網下配售金額居于前列的產品中,也僅僅財通基金一家出現了該現象。
對此,有基金業內人士指出,也可能是存在著公司整體報價,公司的總規模達標就可以了。不過,知名基金分析師王群航公開表示:“這種操作難以理解,如按公司整體規模對標,那大基金公司豈不全部涌去打新了,這肯定是不行的。”
實際上,在江蘇銀行IPO之前,類似的現象也曾出現過。建信基金旗下的四只基金在三角輪胎的IPO中頂格申報30.9億元,但四只基金年中資產規模則分別僅為12.91億元、13.26億元、15.64億元和21.05億元,前三只基金打新超標規模均在1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