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基金成“后發樣本”?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公募基金領頭羊天弘基金的機構占比僅為2.97%,不過它卻是今年上半年為投資者賺錢最多的公司;那么,華福基金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來自萬德資訊的統計表明,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的10月25日,目前旗下基金的資產規模為590.31億元,基金經理隊伍中有5人,平均的從業年限為0.83年。有趣的是,這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在去年第四季度實現了質的飛躍。資料顯示,在納入排名的108家基金公司中,華福基金此前一直在70位左右徘徊,而其在15年的第三季度還排在第61位,但在去年的最后一個季度則一舉升至了第35位,而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該公司更進一步,排名來到了第34位。
仔細來看,該公司的產品結構十分有趣,貨幣基金的占比達到了71.35%,債券型基金的占比達到了27.74%,混合型基金的占比只有可以忽略不計的0.91%。也就是說,華福基金旗下幾乎全是固定收益類的低風險產品。
從公司10只產品的規模來看,華福基金呈現出嚴重的“貧富不均”。數據顯示,華福現金增利和華福貨幣B兩只貨基的規模就達到了約421億的份額;除去華福朝陽的規模為10.12億外,公司旗下其余幾只純債基金的規模基本都在50億左右。此外,幾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則是充當了規模墊底的角色。其中,華福豐盈目前的規模低于了清盤線,警報已經響起。
但這些或許在公司領導者眼里看來并不重要,由于公司堅定不移地貫穿機構路線,華福基金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大增了8.15倍和28.93倍。究其成功的原因,毫不動搖地為機構定制產品或許是華福發展的秘訣。
記者注意到,8月初,華福基金一口氣上報了5只固定期限的理財債基,其中甚至還有長達7年的產品,這五只產品疑似均為委外定制,期限的跨度引來了業內外的質疑之聲。對此,華福基金市場部相關人士公開表示,以上申報基金確屬銀行委外的定制產品,出現這么長期限的定制產品我們也比較意外,但很早之前就在籌劃準備了,跟理財新規無關,客戶主要還是出于投資理財的需求。
或許也是看到了財報的積極跡象,華福基金的股東還在7月底時進行過一次增資。7月27日國脈科技的公告顯示, 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國脈科技擬以1億元增資華福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其中華福證券投資7600萬元,公司投資2400萬元。
拋開輝煌的一面,一個疑問浮出水面,對于公募基金公司來說,逐利真的無可厚非,但走純機構路線真的合適嗎,還是在機構與散戶中間追求平衡的翹翹板呢?這或許是如今公募們必須要直面的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