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4000多只公募基金里做出選擇,你會不會無從下手?面對如此龐大的基金陣營,挑選基金已然成為一項浩繁的工程。研究實力雄厚的機構投資者的“投基”偏好,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最新披露的基金半年報使得機構投資者的“投基”動向得以“曝光”,隨著國內“資產荒”愈演愈烈,曾一度被“邊緣化”的QDII基金終于重新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越來越多的機構也開始真正站在全球的角度進行資產配置。此外,在延續了兩年多的債券牛市中,機構始終對于債券基金的投資占據主導,隨著銀行等機構的委外資金成為公募基金的新“金主”,機構對于債基的配置進一步提升。而保本基金在上半年發行火熱,“攻守兼備”的特質也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加強海外布局
面對國內資產配置荒的困境,單一的國內市場投資無疑受到更為嚴峻的挑戰,機構投資者將視野重新投向海外。
據天相數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機構投資者對于QDII基金的持有份額從去年底的104.62億份提升至262.49億份,半年間增配了157.87億份。事實上,就在去年末,機構投資者對于QDII的持有比例僅為15.91%,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機構對于該類基金的持有比例已經大幅提升至29.64%,提升了13.73個百分點。
機構投資者的前瞻性布局也令其收益頗豐,今年以來QDII基金業績整體表現十分優異,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8月26日,共計25只QDII基金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過10%,其中,9只QDII基金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過20%,業績表現最好的中銀標普全球資源等權重指數QDII凈值漲幅高達37.18%。
在廣發基金總經理林傳輝看來,國內投資環境的變化推動了投資方式的轉變,海外配置逐漸成為提高有效投資邊界的一種方法和路徑。當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正迎來全球化、多元投資的最好時期。就政策端而言,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海外配置的政策越來越開放。從投資端來看,隨著全球經濟低速發展、資產收益率下降,資產管理機構均積極創新、在變革中謀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