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于近日舉辦“2021下半年投資策略會”,并推出2021下半年宏觀策略展望報告。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彭文生和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王漢鋒發表主題演講,展望了下半年經濟形勢和A股市場表現。
宏觀變局,聚焦供給約束
彭文生認為,本輪經濟復蘇最大的不同,就是“供給約束”。在過去的經濟復蘇當中,價格上升會引導供給上升,達到供需平衡。但是疫情沖擊之后,供給彈性系數下降,價格上升不一定能引起供給的快速反應。除了供給約束以外,本次經濟周期和以往還有兩點不同:一是本次疫情造成的影響是非對稱的,二是政府的管理措施也是不一樣的。
彭文生進一步分析,在供給彈性收縮、需求張力不同的背景下,全球下半年的經濟可能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全球通脹表現分化;二是中國經濟亮點仍在出口;三是要警惕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劇。
A股輕指數、重結構
王漢鋒表示,2021年到目前為止,疫情沖擊下各經濟和市場演繹大體呈現“先進先出、長尾退出”特征,總量復蘇掩蓋下“節奏異步,結構分化”,將繼續成為下半年資產價格演繹的大背景。中國在全球率先演繹“疫后復蘇、政策退出”,可能也率先進入“疫后新常態”;主要發達市場下半年經濟繼續復蘇,政策退出的討論開始進入視野;部分新興市場還在與疫情斗爭、恢復經濟的進程中。
展望下半年,雖然市場當前較為關注通脹或滯脹,但疫情沖擊不僅體現在供給側,也體現在需求側。中國消費需求復蘇目前偏弱,下半年市場可能逐步更加關注增長的持續性以及可能的政策調整。市場風格上有望逐步重回偏“成長”風格。綜合增長、估值、政策及海外市場等因素,下半年中國市場整體表現可能偏中性,但結構上相對樂觀,價值跑贏成長的風格輪動可能已經在尾聲,配置層面上建議“輕指數、重結構、偏成長”,在上半年的市場盤整后重新重視中國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等“新經濟”大趨勢。
針對目前中國市場估值結構性分化較為明顯,王漢鋒認為,資本市場生態也正在經歷“機構化、頭部化、產品化、國際化”等維度的歷史性轉變,機構持股偏向優質龍頭的特征具有持續性,盡管偏高的估值可能降低更長時間的預期收益率,但估值分化的現象可能仍有基本面和流動性層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