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安永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分析總結2021年上半年全球及大中華區IPO活動并展望下半年市場前景。隨著疫情的緩和,全球上半年IPO較為活躍,共有1020家企業在全球上市,籌集資金2106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上升138%和199%。中國依然是全球主要的上市地,IPO活動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長,占全球IPO數量和籌資額的29%和29%。安永預計,上海證券交易所IPO數量全球第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以144宗交易位列第一,這主要歸因于赴美上市熱潮的延續。快手科技位列全球上半年IPO籌資額之首,中國三峽新能源、京東物流進入前五。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劉國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伴隨雙碳目標的推進,以及雙碳產業的關注度提升,相關企業受到市場青睞的程度或逐步升高。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費凡表示:“隨著疫情的控制及消費的復蘇,第二季度中國內地和香港的IPO活動恢復常態化發展。在新證券法的實施及創業板注冊制的推行之下,相比去年A股四大板塊在IPO數量和籌資額上均有提升。同時,一批備受矚目的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為香港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半年積極的制度改革和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不會改變,我們有望看到IPO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A股IPO數量翻番
2021年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247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2118億元,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長109%和52%。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小IPO占比明顯升高,平均籌資額下降至8.58億元,為近4年來同期最低水平。
隨著后疫情時代經濟加快恢復及注冊制的推行,A股市場在上半年迎來了全新發展。2021年上半年,注冊制IPO數量和籌資額均超過核準制,IPO數量和籌資額占比分別為70%和59%,創業板和科創板IPO數量分列一、二位;上海主板籌資額最高,占全部IPO的35%。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田雪彥表示:“當前A股市場正在多措并舉,以明確各板塊定位,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總體來看,不同的企業都有適合自己的市場,同時錯位發展,適度競爭,有助于開啟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新征程。”
回顧上半年,A股前十大IPO共籌資589億元,占上半年籌資總額的28%。前十大中有6家企業通過注冊制發行IPO,共籌資271億元,籌資額占十大的46%。注冊制下,交易所仍需嚴格履行審核把關職責,證監會注冊環節對交易所審核質量及發行條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進行監督。未來審核從嚴態勢或將延續。
從行業來看,工業行業的IPO數量和籌資額均列第一,科技、傳媒和通信行業IPO數量和籌資額列第二。與去年相同,金融企業IPO數量和籌資額持續低位,2021年上半年只有4家金融企業在在A股上市,IPO數量和籌資額雙雙跌出前五。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和山東分列IPO宗數前五名,占69%。按籌資額計,廣東、北京、浙江、上海和江蘇分列前五,占總籌資額的70%。
赴美上市創新高
2021年上半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45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2108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減少24%,而籌資額增加127%。其中百度、嗶哩嗶哩、攜程、汽車之家4家中概股回歸香港,占前十大籌資額的38%。2021年上半年超過八成數量的新股來自中國內地,籌資額占全部籌資額的97.5%,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上升。投資者申購新股的熱情比去年同期升高,主板平均超額認購倍數達439,較去年提升98%,上半年所有香港主板上市企業均獲得超額認購。
從籌資額來看,隨著中概股回歸,2021年上半年科技、傳媒與通信行業列籌資額首位,占總籌資額的54%。就IPO數量而言,生物科技與健康表現出色,IPO數量躍居首位。金融科技行業籌資額列第四,2021年上半年,未有傳統金融服務企業在香港上市。
劉國華表示:“受益于中概股回歸及近年來港交所對IPO制度進行的改革,我們看到2021年上半年香港IPO籌資額創下新高。隨著科創板股票正式納入滬港通,恒生指數成分股調整、簡化海外發行人在香港上市制度的探索不斷推進,香港新股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將進一步提高。”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概股上市活動并未因《外國公司問責法》而停滯,赴美上市企業數量更是達到歷史新高。2021年至今美股市場共有31家中國企業首發上市,共籌資88.2億美元,IPO宗數和籌資額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94%,籌資額上升237%。上半年中概股平均首日回報率達131%,同比為近年來最高。
中概股回歸形勢高漲
2021下半年,中國內地IPO活動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
國際上來看,疫苗接種加速推廣, 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好于預期,但疫情在部分國家的失控或加重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擔憂;國內來看,經濟增長已基本恢復至常態;“十四五”規劃開局,政策利好助力相關行業的IPO活動;以注冊制為龍頭的改革將進一步落實細化,上市企業質量提高將改善A股生態。
安永認為,下半年IPO排隊企業數量將維持高位,截至6月21日,共有633家排隊企業,其中近八成為科創板及創業板排隊企業,其中多數為科技、傳媒和通信業,生物科技醫療業,工業材料行業企業。
而港股方面,中概股回歸將對全年籌資額產生較大影響。獨角獸、大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與健康企業的上市勢頭將依舊延續。
談及擬IPO企業所面臨的機遇,安永方面認為:“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擬IPO公司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可能性,加強企業的韌性和靈活度,向投資者顯示企業可以應對疫情、供應鏈危機及經濟情況一旦轉差等帶來的風險。跨境上市企業需考慮地緣政治和當地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并為此做好預案,以做出充分的準備,抓住上市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