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公布的胡潤富豪排行榜上,海瀾集團董事長周建平又一次以51億美元的身價躋身全球富豪榜第293位,也是服裝行業的首富。實際上,自2014年海瀾集團旗下主體公司海瀾之家借殼上市以來,周建平在富豪榜上一直占據著一席之地。這家以商務服裝零售為主業的公司給周建平帶來了數以億計的財富。
在傳統服裝行業業績不斷下滑的情況下,海瀾之家(600398.SH)上半年營收、凈利潤雙升的情況實屬不易。據公司最新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瀾之家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分別為87.6億元、17.7億元,同比增長10%、6%。上半年海瀾之家新增門店達652家,逆勢擴張速度之快確實令人驚訝。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時代下,海瀾之家仍無法獨善其身,雖然半年業績依然向上,但與前兩年動輒20%~30%的增速來說,海瀾之家今年的增速也出現一定的頹勢。近期,還傳出公司將打破品種單一瓶頸,將要進軍女裝市場的說法,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蛋糕”能否順利做大?增速放緩的狀況會否加劇?公司未來有何新的打算?
近日,《投資者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聯系公司董秘處,并向對方發去了采訪提綱,但公司方面并未給出相關解釋。
從“賣布料”到“賣衣服”
靠毛紡業發家的周建平第一桶金卻是開照相館賺來的,不過這一段經歷,無論是在他本人訪談中,還是在媒體報道中,基本都被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故事的起點是照相館賺來的30萬元。
1988年12月份,28歲的周建平懷揣30萬元的資金,承包了鎮屬集體性質的新橋第三毛紡廠。并立下了一紙軍令狀,“錢,我來出;風險,我來擔;企業辦成了,是集體的;辦砸了,就算我交的學費。”起步時,毛紡廠僅有18名員工。
當時全國的毛紡廠幾乎都在經營紅火的粗紡業務,第三毛紡廠也不例外。轉變從1991年開始,當年周建平跟著朋友去杉杉西服訂貨,他發現精紡市場需求量非常大,但市場參與者稀少,當年他就調整了三毛紡廠的發展戰略,徹底拋棄了粗紡市場,集中火力發展精紡業務。
而后毛紡廠發展迅速,1994年“三毛”精紡產品年銷售額超過了1億元,躋身毛紡業后起之秀。也正是這年,周建平的集團帝國——江蘇三毛集團正式創立,到1996年,集團總資產已達55億元,年產銷10億元。
這時,周建平的野心已不僅僅滿足于面料生產了,他開始希望能利用自身優勢,進入服裝行業。2001年,專注于職業裝的“圣凱諾”品牌正式創立,到現在,圣凱諾依然為集團做著貢獻,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圣凱諾”品牌營收達7.4億元,承擔了集團約20%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