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優衣庫”
2014年9月份,在海瀾之家投資者見面會上,董事長周建平放話叫板優衣庫。“我要和優衣庫拼了!”
周建平所謂的“叫板”一說其實談不上什么真正的意義,兩家公司的主打服裝種類并不相同,但是在周建平看來,“優衣庫”式的發展模式是其學習和模仿的目標。
據最新的財報顯示,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這5個月里,優衣庫的營業利潤約為38億元,今年上半年海瀾之家營業利潤僅為24億元,與優衣庫還是相差甚遠。
但周建平趕超優衣庫還是有底氣的,毫無疑問,周建平一手創立的“類直營”模式是公司的底氣來源之一。
據了解,海瀾之家將服裝的生產及設計環節均實現了外包,所有服裝的設計、樣式,都是由供應商設計師提供的,之后再由海瀾之家總部設計師根據當下流行趨勢,對款式進行挑選,最后下達訂單。
海瀾之家本身并不參與服裝上游鏈條,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就體現在成本的下降上,設計師、廠房、廠工等重資產成本大幅下滑。賣不出去的服裝,海瀾之家還將退回生產產商或者從廠商處進行二次進貨,由旗下折扣店品牌“百依百順”進行銷售。
下游鏈條,海瀾之家采取鼓勵加盟商投資的方式擴大門店數量。不過加盟商交了加盟費之后,只能擁有門店的所有權,并且承擔經營費用,實際上經營權還是歸海瀾之家所有,由海瀾之家統一委派店長負責及管理。據周建平本人解釋,這主要是為了強化對品牌終端的控制力。
海瀾之家的數千家門店,均以統一形象與標準化服務接待消費者。這樣的方式也直接降低了加盟商的門檻,作為加盟商,并不需要對經營或者服裝行業有過深的認識,只需要保證資金運轉,這也成為海瀾之家線下門店急劇擴張的原因之一。
都說海瀾之家是“賣衣服的”,但從周建平打出的牌來看,海瀾之家更像是一個服裝行業服務商,賣的是品牌影響力、經營服務及門店流量。這或許也體現了周建平在品牌建設、宣傳等方面的獨到能力,品牌帶來的門店流量,才是周建平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