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廣州市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改革試點迎來兩周年。廣州海關聚焦廣州市科研用物資跨境正面清單,為納入清單的動物肝細胞等29項物資建立快速通關機制,實施優先辦理檢疫審批、單證審核等便利措施,全力保障科研用物資高效順暢通關。今年上半年,廣州市進口正面清單物資超21.5億元。
“部分科研用物資全程低溫運輸存儲對監管場地的環境提出較高要求。申報入境口岸不具備檢查條件時,我們將相關物資調撥至位于廣州生物島的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在有效保證樣本活性的同時,實現高效監管驗放。”廣州海關所屬海珠海關生物島監管科科長林曉芬表示。
推動人員、物資等各類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是海關深入落實《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的重要舉措,也是“智關強國”行動擴大制度型開放的重要探索。為服務保障科研用物資便利通關,廣州海關為試點單位納入正面清單的物資開通“綠色通道”,推動跨境科研用物資正面清單試點擴容,符合海關相關規定的可免予提供國外官方檢疫證書。同時,圍繞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進出境開展政策宣講,惠及企業200多家。(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