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以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為突破口,通過整合資源、數字賦能、服務下沉多措并舉,全力打造“城市15分鐘、鄉村5公里”就業服務圈。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市縣兩級公益性樞紐零工市場12個,運營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今年累計舉辦線下招聘會195場次,形成“崗位供給足、對接成效好”的良性循環,目前崗位儲備量達6.9萬余個;實現全天候、全域覆蓋的數字化零工市場新生態,形成“廊坊零工之家”“云冀就業”“固安圈”“兔子上門”等一批極具特色的線上求職平臺
日前,記者從廊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廊坊以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為突破口,通過整合資源、數字賦能、服務下沉多措并舉,全力打造“城市15分鐘、鄉村5公里”就業服務圈,讓企業招工有捷徑,群眾求職有門路。
廊坊著力打造“1+11+N”零工市場(就業驛站)服務體系。“1”就是設在廊坊市人力資源市場的“廊坊零工之家”,“11”即11個縣(市、區)和廊坊開發區依托現有設施資源分別打造的“零工之家”,“N”即在駐廊高校、企業(產業)園區、鄉鎮(街道)打造的零工集市、零工驛站、零工服務特色街區等。截至目前,今年累計建成市縣兩級公益性樞紐零工市場12個,運營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配備專兼職服務人員100余名,推動零工市場從散亂無序向規范高效轉變。
依托“大數據+鐵腳板”,廊坊市、縣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通過建立求職登記、走訪企業、聯絡勞務中介和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形式,廣泛收集各類零工崗位消息,聚力擴大崗位供給。同時,各類招聘服務活動向重點零工市場傾斜,今年以來,結合舉辦“洽逢其10”線下招聘現場洽談會,通過“春風行動”“百日千萬招聘”“民營企業招聘月”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累計舉辦線下招聘會195場次,形成“崗位供給足、對接成效好”的良性循環,目前崗位儲備量達6.9萬余個,涵蓋京津冀區域內一二三產業各領域,有效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
同時,積極開發優化線上服務功能,實現全天候、全域覆蓋的數字化零工市場新生態,形成“廊坊零工之家”“云冀就業”“固安圈”“兔子上門”等一批極具特色的線上求職平臺。目前,各類平臺入駐企業7117家,發布崗位2.9萬個,注冊靈活就業人員19151人,實現靈活就業者從“路邊蹲點找活”向“手機指尖刷活”轉型。
廊坊始終緊扣產業空間布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下精準落子——固安縣的“退路進站”規范化市場、廣陽區的“數字零工”智慧平臺、永清縣的“一小時就業圈”等創新模式次第開花,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零工市場建設模式。同時,推動數字技術、AI智能與就業服務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即時快招、技能提升、權益維護等服務,“廊坊零工之家”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與語音識別技術,實時解析求職者語音需求,自動生成結構化文字簡歷及30秒求職短視頻,實現“開口說需求,一鍵生成簡歷”的智能體驗。(記者呂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