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浙江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預警:近期,省內發生多起涉“購買黃金”類的重大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要求受害人以購買黃金進行“驗資撤案”;或引導受害人至虛假網絡投資平臺,要求購買黃金進行“充值投資”。
女子購買1850萬元黃金交給騙子
8月6日,上城反詐中心也發布緊急預警。其中一起案例中,有人被騙走1900萬元。
單身女性宋某7月中旬在小紅書上結識主動搭訕的王某,王某自稱軍官,雙方發展為戀人關系后,王某稱有穩賺不賠的內部投資平臺,因工作原因讓宋某代為操作平臺賬戶。
宋某按照指令操作,發現盈利可觀,在王某的慫恿下也注冊賬號開始投資,首次投資50萬便小有盈利,開始不斷加大投資。王某又稱,購買黃金交給平臺指定上門收取人員,可以獲得更高返利,宋某于是多次購買黃金,價值人民幣1850多萬元,均直接交給上門收取的陌生男子。8月2日,宋某因無法提現才發現被騙,共計損失1900多萬元。
這是典型的以戀愛交友名義進行的虛假投資理財詐騙,受騙者往往為女性。虛假投資理財詐騙,是公安部公布的2023年十大高發詐騙類型之一,特點是個案損失金額最大。
騙子為什么讓你買黃金再派人上門取?
升級的冒充公檢法詐騙,目標多為60歲以上老年人群,有一定經濟基礎。
杭州退休老人吳某7月初接到騙子電話,視頻通話中身著警服的“民警”告知吳某涉案,不配合將親自來杭將其逮捕。
吳某言聽計從,購買全新手機每天報告行蹤。對方以繳保證金為由讓吳某繳納錢款,又讓吳某將錢款購買成實體黃金,安排“工作人員”上門取走,共計損失410萬多元。
今年7月初,臨安王老伯也接到自稱警官的騙子的電話。7月底,“張警官”讓王老伯把賬戶上所有的錢去買黃金,郵寄到指定地點,王老伯拿出42萬元積蓄,買了700克黃金,通過快遞寄了出去。7月29日,臨安太湖源派出所上門阻止,并截停快遞,追回了黃金。
升級的冒充公檢法詐騙中,還有的讓
受騙者取現金,騙子派人上門取錢。
辦案民警說,現在警方一旦發現詐騙線索,會馬上采取緊急凍結、止付等措施,詐騙團伙為了規避,一改過去不露臉、不接觸的套路。騙子不提“安全賬戶”,讓受害人取現后在家等待“檢查”,很多人的固有思維中,騙子沒有這么大的膽子敢上門。為逃避公安偵查,上門取錢的人遮蓋面部,不跟受害人有任何肢體接觸。
不僅騙你錢,還騙你幫他“洗錢”
現在詐騙團伙會“設計”讓被騙人成為他們的“工具人”。
日前,上海破獲一起詐騙案,被騙的張女士竟幫詐騙團伙洗錢。民警發現情況聯系張女士時,她還說自己沒被騙,只是幫網友轉賬。但警方研判發現,張女士銀行賬戶最近頻繁有大額交易流水,其中一名匯款人,還是外省電詐案受害人。
今年5月,張女士在網上結識一男性網友,騙取張女士信任后,以自身銀行卡受限、接受政審等理由,讓張女士提供銀行卡幫助收款,又以有賺取黃金差價渠道為由,讓張女士接受“戰友”還款,兌換成實體黃金。張女士先后5次根據對方指令,把黃金郵寄到指定地點。民警在張女士居住地發現4根未郵寄的金條,總重220克。
張女士已醒悟,配合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涉案贓款、贓物已被警方扣押。
“這是一種新的洗錢模式,詐騙團伙為了逃避打擊,騙受害人轉賬到其他受害人賬戶再洗錢。”反詐民警說。
今年3月底,湖州吳興張大媽剛拿到90萬元拆遷款,接到一個電話,“王警官”說她涉嫌洗錢大案。張大媽根據對方所說,把錢從銀行取出轉到指定賬戶。
環渚派出所民警調查發現,張大媽匯過去的賬戶,竟是外地一個受害人的賬戶。這個受害人也遇到了冒充公檢法詐騙,為自證清白,把張大媽轉來的錢和自己的錢都轉到騙子指定的“安全賬戶”,他自己被騙30多萬元。
警方提醒
1.不要輕信網上陌生人的投資建議;不要輕信不勞而獲的高額返利;凡是網絡交友誘導投資的,都是詐騙!
2.“公檢法”機關不會網上辦案,不會采取電話、微信及視頻通話等遠程方式進行訊問、取證,更不會讓你直接轉賬、取現!
3.凡是要求網上購買黃金、虛擬幣或將金條、現金當面交付給“第三人”進行“投資入金”和繳納“保證金”的,都是非正常交易,詐騙風險巨大。
4.當前銀行普遍加大了異常交易系統建設,有效擠壓了通過轉賬方式收取詐騙資金的空間,請廣大居民朋友務必提高警惕,嚴防“線上詐騙+線下取錢”最新詐騙模式。(記者 楊麗)